1、关于网络博客的调研与总结报告 - 1 - 摘 要 21 世纪以来,网络博客(Blog)逐步成为家庭、公司、部门和团队之间 越来越盛行的沟通工具。网络博客以其个性化,即时性,开放性等特点驰骋于互 联网之上,日益成为一种时尚,充分显示着交流的方便和快捷。本文简述了网络 博客的涵义及特点,再以新浪和搜狐两大博客为例证探讨了博客的一些相关问 题,并从自身出发,调查和分析了博客的未来发展前景。 关键词:网络博客(Blog) ,传媒,娱乐化,个人网络社会化 引言:从 05 年的渐露锋芒,到而今的“千树万树梨花开”, 博客已成功地在国 内的互联网土壤上扎根。本文是以 Email 问卷、博客问卷、BBS 论坛
2、、新闻组、 搜索引擎等手段,对网络博客的产生、发展现状、博客平台、博客作者及网络博 客在中国的现状展开调查,并切以自己的观点进行了详尽分析。 1、网络博客的涵义及特点 1.1 涵义 “网络博客” 可以说是继 Email、 BBS、 ICQ 之后出现的第四种网络交流方式。 “博客”的原意是指写 Blog 的人(即 Blogger),但后来逐渐把它用作 Blog 的中 文称呼。它是英文单词“Blog”的音译,来源于“WebLog(网络日志)”的缩写, 一般认为是 Peter Merholz 在 1999 年命名的。 博客是一种特殊的网络个人出版形式:一个 Blog 就是一个网页,通常由简 短、经常
3、更新的帖子构成。这些帖子按照年份和日期倒序排列,所以也称为“网 络日志” 。但博客并不完全等同于网络日记(Web Diary)。两者的侧重点不同。日 记个人性、私密性较强,博客是个人性和公共性的结合体,其精髓不是表达个人 思想和记录个人日常经历;而是以个人的视角,以整个互联网为视野,精选和记 录自己在网上看到的精彩内容,为他人提供帮助,使其具有更高的共享价值。 国内最早的 Blog 网站是 2000 年方兴东先生创办的“博客中国” ,而从 2000 年博客进入中国一直都业绩平平。直到 2004 年木子美事件 ,才让中国民众了解 到了博客,并运用博客。2005 年,国内各门户网站,如新浪、搜狐,
4、原不看好 博客业务,也加入博客阵营,开始进入博客春秋战国时代。起初,Bloggers 将 其每天浏览网站的心得和意见记录下来,并予以公开,来给其他人参考和遵循。 但随着 Blogging 快速扩张,它的目的与最初已相去甚远。目前网络上数以千计 的 Bloggers 发表和张贴 Blog 的目的有很大的差异。不过,由于沟通方式比电子 邮件、讨论群组更简单和容易,Blog 已成为家庭、公司、部门和团队之间越来 越盛行的沟通工具,因为它也逐渐被应用在企业内部网络(Intranet) 。目前, BSP 商家风起云涌,已有数十家大型博客站点。 1.2 特点 网络博客以其个性化,即时性,开放性等特点驰骋于
5、互联网之上。 Peter Merholz 是目前最流行的词汇“blog”的创始人,Peter Merholz 由此将 blog 变成动词,后 来更衍生出 blogging、blogger 或者 I blog、Blogsphere(博客世界)等的说法。 “木子美”以不正当手段引来高的点击率。引起网民争论的事件 关于网络博客的调研与总结报告 - 2 - 1.2.1 个性化 个性化的行为、个性化的角度、个性化的思想,正是博客文体能够吸 引博客本人和读者的力量源泉。 以 “个人大脑” 作为网络搜索引擎和思想发源地, 依然是任何技术无法实现的极致! 1.2.2 即时性 博客是一种习惯, 就像学生时代写日
6、记一样, 博客应该成为每天的 “必 修课” ,经常(甚至每天)更新,不断积累,是博客文体有别于其他个人文章、 著作的关键。 这种即时性, 才可以及时记录个人的行为、 信息和思想。 因为即时, 所以新鲜, 因为新鲜, 所以独特。 将博客作为习惯, 也使别人阅读博客成为习惯。 1.2.3 开放性 面对网络,装在个人脑袋里的东西再丰富,如果不及时与他人共享, 就相当于你是头脑空空的白痴一样。在网络上,知识渊博的衡量标准,就是你奉 献的程度。博客要把自己最珍贵、最有价值的收获都奉献出来。 “吃的是草,挤 的是奶” ,正是博客的写照。当然,你把这种开放当作一种喜爱表现自己也可以, 能使别人受益的“个人表现”应该提倡和鼓励! 2、网络博客的发展现状 (以新浪和搜狐博客为例作对比) 2.1 内容和布局对比 新浪和搜狐有着完全不同的风格。点开新浪博客首页和搜狐博客首页, 第一印象是新浪博客分类比较鲜明,内容也比较齐全,而搜狐博客首页不仅内容 要少得多,而且大篇幅都由“博客名录“所占据。新浪博客首页的右部也有博客名 录,也不少,但并没有喧宾夺主,突出的重点还是中间的博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