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实习在成长的路上实习在成长的路上 学学 院院 新闻与传播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 班班 级级 # 学学 号号# 姓姓 名名 # # 实习在成长的路上实习在成长的路上 # 2011 年 9 月,我回到#中学我的母校,进行了三个月的实习。在这段 时间里,我紧张过、努力过、深思过、认真过、自信过、坚持过、成功过、失败 过,指导老师们、学生们见证了我的成长。近三个月的实习,带给我许多宝贵的 实践经验,而这段经历犹如血液般融入我的生活,成为我成长的一部分,也是我 离开象牙塔前所迈出的坚定的一步。在实习即将结束时,我深深地感受到,我成 长了。 在汉阴中学的实习,我的主要工作是上通用技术课和信息技术课、网络中心
2、 的工作和见习班主任工作。下面,我将从三个方面介绍我的实习收获。 一、 上课总结 在实习前, 我是不怎么喜欢上课的, 总是借口通用技术和信息技术高考不考、 学生不重视,不认真备课。上了第一次通用技术课后,我被彻底的刺痛了。指导 老师的指点、自己上课的感觉,使我彻底醒悟。课后,一直不断质问自己,反思 自己,为什么上课紧张,为什么没有多少学生愿意听,为什么上不好自以为简单 的通用技术。我认真地分析了自己的第一堂课,得出了一些结论,并告诫自己不 能再失败。 第一次通用技术课的打击,使我明白认真听课、备课对于上好一堂课是多么 重要。在反思和听课的过程中,我发现自己对通用技术课程和教师角色的理解有 偏颇
3、。指导老师的帮助使我清楚了通用技术是启发思维、增加常识、规范操作的 课程,清楚了教师上课是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理解知识,而不是一味的灌输。于是 在后面的上课中,我逐步调整上课的方法。事实证明,这个方法行之有效。 我将从听课、备课、上课、反思,四个方面总结我上课的改进。 1 听课 我的第一个行动是,开始认真听课。在实习的整个过程中,我一直坚持听同 科目老师的课程,而且做到了听我指导老师上的所有的课程。一开始,我都不知 道怎么听课,不知道从哪方面入手,只是傻傻的把老师上课的内容给抄下来,就 像回到了高中时候的学习。每个老师都有自己的上课风格,我不知道如何评价他 们的课程,更不知道哪些方法会对我有帮助。
4、 和老师交流后, 发现原来听课要这样听, 要听老师如何突破本节课的重难点, 要听老师上课的语言,要听老师的问题设置,要听老师上课的列举的案例,要听 老师如何过渡知识点,也要看学生听课的一个状态以及老师的教态。但凡有不清 楚的地方,课后我会及时与他们交流。课堂不是老师在上面的表演,而是学生和 老师一种互动,一种知识火花的碰撞。 知道听课怎么听了,还远远不够,还需要一些准备。在听课前,必须认真阅 读了教材中的相关章节,找到课本上问题的一些答案,把解答的思路简单记下, 并内心盘算如果自己讲的话会怎样讲。听课时,我总是详细的记录老师的板书、 案例、知识间的过渡,并且重点注意老师的怎么调动学生积极性,同
5、时对比老师 的上课思想与自己备课的思路有哪些不同。当然,还要注意学生的反应,吸收老 师的优点。 2 备课 第一次上通用技术课的失败,使我认识到,认真而充分的备课对于上好一堂 课是多么重要。备课不是简单地看教材,而是认真地梳理教材的内容和想方设法 地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出来,并且需要精心设计学生活动。由于,通用技术和信息 技术高考不考,学生一般不会重视,所以怎么设置调动学生积性的活动,怎么找 到学生感兴趣的案例,同时还要把课程知识点不遗漏的传授给他们,难度可想而 知。 备课的第一步是 “吃” 透教材。 教师对教材的理解不仅要全面, 而且要深刻。 怎样领会编者的意图呢?要多问自己几个为什么。 课本为什
6、么选择这个案例?课 后学生活动为什么这样编排?阅读内容为什么安排在这儿等。 然后我们自己再来 回答。经过这样一番思考的过程,我们肯定会提高驾驭教材的能力。 对于任何一节课,确定教学的目的要求都是十分重要的,因为它指出了教学 的主攻方向,规定了全节课教学活动的归宿。制定教学的目的要求,一要具体, 二要明确,三要恰当。切忌笼笼统统,模模糊糊。在制定目的要求的同时,还要 构思落实的方案,使它真正能够变成现实。没有具体实施的构想,再好的目的要 求也等于零。 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以及不同的教学对象,选择最佳的教学方法,是实现教 学目标的关键。当然教法的选择一定要在钻研教材的基础上进行。对每个教学环 节的设计都要深思熟虑,要事先预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且对 学习难点如何引导,如何以学定教,要引导学生多元感悟。 备课的关键是编写教案,我总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