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题题 目:目: 关于农产品出口竞争力研究的文献综述 众所周知,农产品出口对增加农民收入、优化农业结构和加快农业发展 均有积极的意义。我国农产品出口额已经连续六年保持上升趋势,但我国的 农产品出口在国家贸易结构和世界贸易结构中仍然处于弱势地位, 最根本的 原因在于我国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缺乏强有力的竞争力。 我国农产品出口竞 争力不强的原因何在,如何提高我国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呢? 加入 WTO 后,我国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更加剧烈,因此如何 提高农产品的出口竞争力将是个非常关键的问题。 本文将对国内近年来有关 于农产品出口竞争力研究成果进行回顾和梳理。 文中对农产品出口竞争力的 概念, 影
2、响因素从国内和国外两个方面进行梳理以及提高农产品出口竞争力 的措施进行简单评价 一 、有关竞争力的概念 一 国外学者认为: 1竞争力的内涵。 出口竞争力, 就是出口产品在国外市场的国际竞争力。 古典经济学认为, 国际竞争力的强弱取决于一个国家或地域或地区生产要素:劳动力、资金与 自然禀赋等方面具有的相对优势,从亚当斯密创立比较优势论到大卫李 嘉图相对优势论,还有赫克歇尔一俄林自然禀赋理论都沿袭这一看法;经济 历史学家强调经济体制在国际竞争中的重要作用, 他们认为有利的制度形式 是推动国家或地域经济发展的动力,从而也必然促进其国际竞争力的提高。 2竞争力的理论基础。 长期以来,古典经济学家李嘉图
3、的比较优势论是西方国际贸易理论的 “基石”。李嘉图认为,国际贸易的基础并不限于生产技术上的绝对差异, 只要各国之间存在着生产技术上的相对差异, 就会出现生产成本和产品价格 的相对差别,从而使各国在不同的产品上具有比较优势,是国际分工和国际 贸易成为可能。他以各国劳动生产率的差异为基础进行分析,认为每个国家 或地域都集中生产并出口其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 进口其具有比较劣势的产 品,从而获得比较利益。该理论认为,一国或一个地域,或一个地区,可能 在所有的产品上都不具有绝对优势,但一定会在某些产品上具有比较优势。 因此,即使一个国家或地域不拥有任何绝对优势,任然可以参与国际分工和 国际贸易,并获得比
4、较利益。 20世纪初,瑞典经济学家赫克歇世纪初,瑞典经济学家赫克歇尔和俄林 在李嘉图比较优势论的基础上进行研究: 认为是生产要素比例的差异造成了 生产成本和商品价格的不同, 从而导致比较优势的产生, 提出了资源禀赋论, 即赫一俄定理。该理论认为:对劳动力丰富而资本缺少的发展中国家或地区 而i苦,劳动力要素的价格必然比较便宜,他们就能够便宜地生产需要使用 大量这类廉价要素的商品, 从而在劳动密集型产品的生产商拥有成本和价格 的相对优势。因此,发展中国家或地区应集中力量生产并出口劳动密集型产 品,同时进口资本密集型产品。 二 国内学者认为: 1.概念界定 在新的国际农产品贸易形势下,对农产品国际贸易理论和农产品出口 竞争力的研究是国内近年来热门的研究课题之一,在贸易政策术语词典 中,竞争力被定义为:“某一企业或某一部门或者甚至整个一个国家在经 济效率上不被其他企业、部门或者国家所击败的能力”。这里的竞争力主 要体现为经济效率的高低。翁鸣在其中国农业竞争力研究书中指出: 国际竞争力主要指一个国家的特定产业与国外竞争对手争夺市场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