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题题 目:目: 嘉兴中小企业信贷融资嘉兴中小企业信贷融资问题研究问题研究 一、 引言 在轰轰烈烈的经济发展列车背后,我国企业的整体发展形势可喜,但不得不承认, 大多数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并非过的那么安枕无忧,融资难问题困扰着无数希冀借 助于融资实现发展的中小企业。长期以来,信贷融资在我国中小企业融资中占据着重 要的地位。鉴于银行信贷融资对于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的特殊重要性,我们理应加大对 信贷融资的研究,形成我国中小企业银行信贷融资研究的理论体系,把对该领域的提 高到一个理论的高度。通过对该种融资形式的集中深入剖析,也可以深化对中小企业 银行信贷融资问题的研究。 理论界普遗认为,现今诸多体制
2、性因素仍然制约着我国中小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其中最为突出的就是中小企业外部融资障碍,它使得中小企业的发展基本上被限制在 自我融资的狭小范围内,发展潜力和速度都受到制约。 二、 国外企业信贷融资理论的发展动态 西方国家对企业信贷融资问题的研究比较成熟,信贷理论的发展大体上经历了真 实票据理论、资产转换理论、预期收入理论、超货币理论四个阶段。 (一)真实票据理论 根据亚当斯密的理论,银行的资金来自同商业流通有关的闲散资金,都是临时 性的存款,所以银行只好发放以商业行为为基础的短期贷款,这样的贷款带有自动清 偿性质,工商企业购买材料,随着产销过程或商品周转过程的完成,从销售收入中产 生自身偿还能力的
3、贷款。为保证贷款与商业周转或生产物资储备相联系,银行通常要 求借款企业以真实票据作抵押,一旦企业不能按时偿还贷款,银行可以处理低压的票 据,从而保证资金的收回。因此这样的贷款理论被称为“真实票据理论” ,美国称之为 “商业贷款理论” 。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这一理论也随之暴露出了一系列问题,银行 短期存款沉淀,长期资金增加,是银行发放中长期贷款的能力增强,局限于短期贷款 将不利于银行自身和经济的发展。同时,自偿性贷款随经济周期而决定信用量,从而 可以加大经济的波动。 (二)资产转换理论 1918 年,HG莫尔顿在政治经济学杂志上发表的商业银行及资本形成 2 一文中提出。这种理论认为,银行保持流动
4、性的关键在于银行所持有的资产的变现能 力,而不在于贷款期限和存款期限一致,当流动性的需要增大时,可出售商业票据、 银行承兑汇票等资产。进一步来说,若有一定数量资金,购买足够易转让的金融资产, 就可以消除保持流动性的压力,从而提高银行的经济效益。但是,Hodgman 认为,银行 考虑到与客户稳定关系的重要性,在信贷收缩发生时首先考虑到重要客户的借款需求。 1当时银行对中小企业发放贷款缺乏物质保证,从而导致信用膨胀;银行在经济和市场 出现较大波动时大量抛售证券,造成银行的巨大损失;银行的流动性风险也随着贷款 期限的延长而增加。 (三)预期收入理论 1949 年, 赫伯特 V 罗克诺提出了预期收入理论在 定期放款与银行流动性理论 一书中。该理论认为贷款能否到期归还是以未来的收入为基础的,稳定的贷款应该建 立在现实的归还期限与贷款的证券担保的基础上,这样中央银行就成为资金流动性的 最后来源了。在这种理论的影响下,二战后中长期贷款、住房贷款等迅速发展起来, 巩固了银行在金融业中的地位。这一理论带来的问题是:银行对借款人未来收入的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