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浅谈转基因带来的食品安全问题浅谈转基因带来的食品安全问题 从生物伦理学角度看待从生物伦理学角度看待 通过一学期生物伦理学的学习, 我们知道要从生物伦理学角度看待转基因带 来的食品安全以及其他问题,我们就必须首先了解转基因食物的原理,历史上对 转基因食物的看法,转基因食物的利弊,以及我国现今的转基因食品管理情况, 最终运用生物伦理学角度看待转基因带来的食品问题,以及粗略得出解决办法, 这才是我们看问题的全部过程。 一、一、让我们让我们来了解转基因的原理来了解转基因的原理 Genetically Modified转基因,简称 GM。是指运用科学手段从某种生物 体中提取所需要的基因,将其转入另一种生
2、物中,使与另一种生物的基因进行重 组, 再从结果中进行数代的人工选育, 从而获得特定的具有变异遗传性状的物质。 与杂交不同,该技术利用转基因技术可以创造新染色体,改变动植物性状,培育 新品种,具有更大的随机性、不确定性。也可以利用其它生物体培育出期望的生 物制品,用于医药、食品等方面。 二、二、因因转基因转基因食品食品产生产生历史上的争议历史上的争议 随着中国加入 WTO 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到来, 转基因食品已经被不知不觉渗 透到人民生活的各个部分。那么,什么是转基因食品?转基因食品到底能不能 吃?。转基因食品吃与不吃的问题争论不休。下面几件历史性的转基因争议事件 (一)巴西坚果事件 巴西坚果
3、(Bertholletia excelsa)中有一种富含甲硫氨酸和半胱氨酸的蛋 白质 2S albumin。为提高大豆的营养品质,1994 年 1 月,美国先锋(Pioneer) 种子公司的科研人员尝试了将巴西坚果中编码蛋白质 2S albumin 的基因转入大 豆中(文章摘要发表于细胞生物化学杂志Journal of Cellular Biochemistry,1994,Suppl 18A: 78)。但是,他们意识到一些人对巴西坚果有 过敏反应,随即对转入编码蛋白质 2S albumin 的基因的大豆进行了测试,发现 对巴西坚果过敏的人同样会对这种大豆过敏,蛋白质 2S albumin 可能
4、正是巴西 坚果中的主要过敏原(研究结果发表于新英格兰医学杂志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1996,334:688-692 )。 于是先锋种子公司取消了这项研究计划。 此事却被说成是“转基因大豆引起 食物过敏”。 “巴西坚果事件”也是迄今所发现的唯一因过敏而未被商业化的转 基因食品案例。 其实,国际上已有关于产生过敏反应的食品及其有关基因的清单。在研究转 基因作物时,研究人员首先不能采用这些过敏性食品的基因;对转基因作物制造 的新蛋白质,需对其化学成分和结构与已知 500 多种过敏原作对比,如果具有相 似性,也将会被放弃;另外,对外源基因形成的新蛋白要进行消化速度检测,如 果不能快速地被消化,也不能供食用。 (二)普斯泰事件 “普斯泰(Pusztai)”事件,被认为是引爆转基因农作物安全性激辩的舆 论转折点。 1998 年秋天,苏格兰 Rowett 研究所的科学家阿帕得普斯泰(Arpad Pusztai)通过电视台发表讲话,称他在实验中用转雪花莲凝集素基因的马铃薯 喂食大鼠,随后,大鼠“体重和器官重量严重减轻,免疫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