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毕设资料网! | 帮助中心 毕设资料交流与分享平台
毕设资料网
全部分类
  • 毕业设计>
  • 毕业论文>
  • 外文翻译>
  • 课程设计>
  • 实习报告>
  • 相关资料>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毕设资料网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现代通信技术论文

    • 资源ID:1434586       资源大小:72.50KB        全文页数:6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0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现代通信技术论文

    1、现代移动通信技术中的帧中继技术现代移动通信技术中的帧中继技术 学院: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学院: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 【引言】 帧中继技术是在分组技术充分发展,数字与光纤传输线路逐渐替代已有的模拟线 路,用户终端日益智能化的条件下诞生并发展起来的。帧中继完成 OSI 物理层和路层核心 层的功能,它具有吞吐量高、时延低、适合突发性业务等特点。帧中继 技术主要应用在广 域网(WAN)中,支持多种数据型业务,如局域网(LAN)互连,远程计算机辅助设计(CAD)和 计算机辅助制造(CAM),文件传送,图像查询业务,图像监视,会议电视等。 【摘要】 帧中继是一种统计方式的多路复用服务。也就是说它允许在同一

    2、物理连接上共存 有多个逻辑连接(通常又叫信道) ,且在该链路的所有用户之间动态分配带宽,这与划分时 间多路复用(TDM)服务相反,TDM 对同一链路上的多个信道分配固定数量的带宽。 Abstract:Frame Relay is a statistical method of multiplexing services. That is, it allows to coexist on the same physical connections have multiple logical connections (often called channels), and all users of

    3、 the link between the dynamic allocation of bandwidth, time division multiplexing which (TDM) services to the contrary , TDM on the same link multiple channels on the distribution of a fixed amount of bandwidth. 【关键词】帧中继、广域网协议、多路复用 Key words :frame relay, wide area network protocol, multiplexing 【正文

    4、】 1、帧中继技术的产生 1) 、传统方法的弊端 传统的方法是采用租用专线和分组网来满足用户需求,但这两种方法都有其不可克服的缺 点: a、租用专线,成本十分昂贵;线路利用率很低,对突发性业务量的传送不利。 b、分组网,X.25 协议过于复杂,交换机和业务成本都很高;复杂的协议影响了传输速 率,难以实现高速数据传送;网络时延大。 (1) 2) 、发展帧中继的必要性 根据最新统计预测用户类型将发生很大的变化,用户终端-智能主机用户所占比例将由 原本的 35降至 17,而客户服务器用户的比例将由 1994 年的 18增加到 34。这种用 户发展的趋势表明现代用户需求有以下特点: a、要求传输速率高,时延低; b、信息传送的突发性高; c、用户端智能化高。 3) 、发展帧中继应具备的条件 由于帧中继协议简单, 不存在纠错及流量控制等三层功能, 为保证用户数据的正确传送, 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a、传输线路质量高(BER10-8); b、用户终端智能本身可进行端到端的纠错和流量控制。 就目前情况来看,一方面,宽频带,高质量, 数字化的光纤传输技术日益普及, 为帧 中继的实现提供


    注意事项

    本文(现代通信技术论文)为本站会员(毕***)主动上传,毕设资料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联系网站客服QQ:540560583,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本站所有资料均属于原创者所有,仅提供参考和学习交流之用,请勿用做其他用途,转载必究!如有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站,一经查实我们会立即删除相关内容!
    copyright@ 2008-2025 毕设资料网所有
    联系QQ:540560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