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浅析王维诗歌中的感觉意象浅析王维诗歌中的感觉意象 摘摘 要要 王维融诗、画、乐为一体,从而在诗中展开了一个又一个清丽幽远,含蓄 空灵的意境之美。 而王维对于感觉意象的熟练运用,更使其诗歌内涵丰富,余味饶 人。 因此,分析王维诗歌创作中使用较为广泛的视觉意象与听觉意象,并且进一步 探讨其诗歌中通感的使用,对于我们深入理解王维诗也是裨益颇大。 此外,亦不可 忽视其它感觉意象在王维诗中的特殊作用。在优秀诗人辈出的盛唐时代,王维能 以其天赋英华脱颖而出,并且独树一帜,这与他迥异于他人的生活经历和性情等 有着密切的联系。 所以,在生活规律和艺术再造的完美结合下,我们探寻到了一种 别样的深隐幽微的情
2、感空间。 关键词关键词 视觉意象 ; 听觉意象; 痛感; 2 目目 录录 内容摘要 (第1页) 关键词.(第1页) 绪论(第3页) 一、视觉意象(第3-5页) (一)显著的视觉效果.(第3-4页) (二)追求清新自然,娟秀素淡的美(第4-5页) 二、听觉意象(第5-6页) (一)声音在意蕴的创造上有其不可忽视的.(第5页) (二)诗人倾禅的心态能洞听到大自然的冥冥悦耳之音.(第5-6页) (三)王维诗中的声音,多摄取的是自然幽微之音(第6页) (四)王维还从触觉,嗅觉等多种角度进行诗歌的创作(第6页) 三、通感(第6-7页) (一)中国古典诗歌很早就注意到感官印象的转换.(第6页) (二)王维
3、亦在此方面淋漓展现出其天赋英华 (第6-7页) 结论(第7页) 参考文献(第8页) 3 浅析王维诗歌中的感觉意象浅析王维诗歌中的感觉意象 20201010级汉语言文学本科级汉语言文学本科 杜江山杜江山 绪绪 论论 明代胡应麟在 诗薮 中曾指出: “风雅之规,典则居要,古诗之妙,以求意象。 ” 说明了意象在诗歌创作与鉴赏中的重要作用。 但是对于意象概念常常存在着差异, 以为它直接指称的就是物象。 这就不可避免地导致了对于古诗词的误解。 比如 “白 云”这个物象,如果直接指称为物象的话,那么它在每首诗中就是同一意象,也就 无差别可言了。但果真如此吗?当然不是。王维的“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中 的
4、“白云”与李白的“楚山秦山皆白云,白云处处长随君”中的“白云”就是不 尽相同的。的确,白云向来是和隐者联系在一起的。南朝时,陶弘景隐于句曲山, 齐高帝萧道成有诏问他“山中何所有?”他作诗答曰:“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 只可自怡说,不堪持赠君。 ”从此白云便与隐者结下不解之缘了。而联系诗的写作 背景和作者的性情,则又会发现同中有异了。王维的“白云”更多的怀着隐逸情 怀,甚至不乏一种叹赏的趣味,而李白的 “白云” 更多的浸染着无奈和激愤的情调, 因为在长安他看到了“珠玉买歌笑,糟糠养贤才”(古风其十五)的政治现实, 所以含着期望被击碎的愤慨情绪。意象在中国可谓源远流长,追溯其源头可一直 联系到周易系辞:“圣人立象以尽意” 。而中国诗歌中的意象,突出显示了 作者的“意”与“象”的天然融合,可谓羚羊挂角,香象渡河矣。与20世纪初风靡 于美国的意象派相比,尤其具有物我冥契的特征(约翰 弗莱德在 意象派诗歌选 中对意象派就有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