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煤矿实习总结煤矿实习总结 目目 录录 第一章:实习的主要目的与任务 第二章:井田概况及地质特征 第三章:矿井储量,服务年限,矿井开拓方式 第四章:矿井地面生产系统 第五章:生产实习总结 第一章:实习的主要目的与任务第一章:实习的主要目的与任务 采矿工程生产实习是采矿专业学生的在学习理论部分之后结合 以前学过的内容进行的第一次理论联系实践的实习, 是一次较为深入 的生产专业实践, 是教学过程和完成采煤工程的基本训练的一个重要 实践环节,必不可少。 通过实习。使我们学生进一步了解煤矿及我国煤炭工业发展情 况,学习现场工人、工程技术人员热爱专业的高贵品质,巩固专业思 想,坚定为煤炭事业奋斗终身的决心
2、。 其目的与任务是: 1、运用所学理论知识结合矿井生产实际,分析矿井开采的合理 性及存在的问题,培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使理论更好联系实际,对煤矿生产建立全面系统的概念,弥 补理论教学的不足,并为以后学习其他课程奠定基础。 3、通过深入实际,工作面劳动,听现场工程技术人员讲课作报 告,调查研究,收集和整理资料,编写实习报告等,进一步培养学生 编写技术文件及独立工作能力,并熟悉回采工作面的回采工艺, 初步 了解生产的组织管理和技术管理工作。 4、为课程设计收集部分资料。 为了达到以上目的,在实习过程中, 我严格要求自己做到以下几 点: 1、仔细观察了解和分析该矿采煤方法的诸要素。 2
3、、详细了解井田的地质资料,全矿井的开拓布置,全矿井的生 产系统和各环节的主要机械设备,并调查研究矿井生产中的有关问 题。 3、积极学习生产实践的知识,进行必要的现场调查研究与实测。 第二章:井田概况及地质特征第二章:井田概况及地质特征 第一节 井田概况 一、位置与交通 *井田内, 行政区划属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旗乌兰 木伦镇管辖。煤矿地理坐标为: 东 经:11006581100915; 北 纬:392120392322。 矿井至乌兰木伦镇约 5 km,至伊金霍洛旗政府所在地约 35km,至 鄂尔多斯市(东胜区)70km,鄂尔多斯市至包头市 90km,至呼和浩 特市 330km,其间均
4、为一级和高速公路连通。矿井交通便利。 二、地形地貌 受井田东部乌兰木伦河及北部呼和乌素沟水系侵蚀作用影响, 井 田内地势总体南高北低,西高东低; 海拔高度在 1275.81126.1m 之 间,相对高差约 149.7m,最低点处于呼和乌素沟乌兰木伦河入口处。 因受毛乌素沙漠影响,地貌多为新月形沙丘。 三、水 系 地表水系主要有乌兰木伦河及其支流呼和乌素沟, 乌兰木伦河在 附近由北向东,弯曲通过,流向东南,常年有地表迳流,在陕西省境 内汇入窟野河后注入黄河。该河为区内最大河流,平时水期流量 3.13m 3/s,最大洪水流量 1395m3/s(1989 年 7 月 21 日),呼和乌素 沟是井田北
5、部的主要河流,基本为长年溪流,流向近东西,向东与乌 兰木伦河汇合,流量随气候和季节变化很大,历史最高洪水位标高 +1137m。 四、气象及地震情况 该区位于鄂尔多斯高原东部, 属典型的高原半干旱干旱大陆性 气候特征。其特点是夏季炎热,最高气温达 36.6;冬季严寒,最 低气温零下 29.6;平均气温 6.2。昼夜温差较大。年降雨量平均 194.7-531.6mm,平均为 364.9mm,雨季多集中于七九月份;年蒸 发量 2297.4-2833.7mm,平均为 2451.3mm,蒸发量明显大于降雨量, 是该区气候干燥的主要原因。本区冬春季节多刮西北风,夏秋季节 多刮东南风,平均风速 3.2m/s
6、,最大风力 8 级,最大风速达 24 m/s。每年 10 月至翌年 3 月为冰冻期,最大冻土深度 1.5m。 依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CB-18306-2001),该区地震 动峰加速度值为 0.05,对照烈度 6 度。发生强烈地震的可能性不大。 五、周边煤矿 矿井北部是乌兰露天煤矿,东部是王家坡煤矿,西部是李家塔煤 矿,南部是神东公司补连塔煤矿,生产能力为 2000 万吨/年,采煤工 艺为综合机械化采煤工艺。目前各矿与本矿之间无越界开采情况发 生。周边各矿井对呼和乌素煤矿的安全生产均无影响。 第二节 地质特征 一、区域地质 1、区域地层 本区地层属华北地层区鄂尔多斯陕甘宁分区,伊克昭地层小 区。全区大部分为第四系风积沙覆盖,基岩仅在乌兰木伦河、呼和乌 素沟两岸出露。 地层由下至上有三叠系上统延长组 (T3y) ; 侏罗系中、 下统延安组(J12y)、中统直罗组(T2z)、安定组(T2a)、侏罗系上 统白垩系下统志丹群 (J3-K1zh) ; 第三系上新统 (N2) 和第四系 (Q4) 。 其地表出露除第三系、第四系外,仅有志丹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