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毕业设计(论文) 1 目录 前言 1 1 矿区概述及井田特征. 9 1.1 概述 9 1.1.1 矿区的地理位置及行政隶属关系 9 1.1.2 地形、地貌、交通等情况 9 1.1.3 气候地震等情况 10 1.2 井田及其附近的地质特征 10 1.2.1 井田的地层层位关系及地质构造 10 1.2.2 含煤系及地层特征 . 12 1.2.3 水文地质 12 1.3 煤质及煤层特征 . 13 1.3.1 井田内煤层及埋藏条件 . 13 1.3.2 煤层的含瓦斯性、自燃性、爆炸性. 14 1.3.3 井田的勘探程度及进一步勘探要求. 14 2 井田境界及储量 . 15 2.1 井田境界 15 2.
2、1.1 井田范围 15 2.1.2 边界煤柱留设 15 2.1.3 工业广场保护煤柱留设 15 2.1.4 边界的合理性 16 Xx 矿 0.90Mt/a 新矿井设计 2 2.2 井田的储量. 16 2.2.1 井田储量的计算原则 . 16 2.2.2 矿井工业储量 17 3 矿井的年产量、服务年限及一般工作制度 . 19 3.1 矿井年产量及服务年限 19 3.1.1 矿井的年产量 19 3.1.2 服务年限 19 3.1.3 矿井的增产期和减产期,产量增加的可能性 20 3.2 矿井的工作制度 . 20 4 井田开拓 . 21 4.1 井筒形式、位置和数目的确定 . 21 4.1.1 井筒
3、形式的确定. 21 4.1.2 井筒位置及数目的确定 . 22 4.2 开采水平的设计 . 26 4.2.1 水平划分的原则. 26 4.2.2 开采水平的划分. 27 4.2.3 设计水平储量及服务年限 30 4.2.4 设计水平的巷道布置 . 30 4.2.5 大巷的位置、数目、用途和规格 30 4.3 采区划分及开采顺序 31 4.3.1 采区形式及尺寸的确定 . 31 毕业设计(论文) 3 4.3.2 开采顺序 32 4.4 开采水平井底车场形式的选择 . 33 4.4.1 开采水平井底车场选择的依据 33 4.4.2 井底车场主要硐室 . 34 4.5 开拓系统综述 . 37 4.5
4、.1 系统概况 37 4.5.2 移交生产时井巷的开凿位置、初期工程量 . 38 5 采准巷道布置 . 40 5.1 设计采区的地质概况及煤层特征 . 40 5.1.1 采区概况 40 5.1.2 煤层地质特征及工业储量 40 5.1.3 采区生产能力及服务年限 40 5.2 采区形式、采区主要参数的确定 . 41 5.2.1 采区形式 41 5.2.2 采区上山数目、位置及用途 41 5.2.3 区段划分 41 5.3 采区车场及硐室 . 42 5.3.1 车场形式 42 5.3.2 采区煤仓 42 5.4 采准系统、通风系统、运输系统 . 43 5.4.1 采准系统 43 5.4.2 通风系统 43 Xx 矿 0.90Mt/a 新矿井设计 4 5.4.3 运输系统 43 5.5 采区开采顺序 . 43 5.6 采区巷道断面 . 44 6 采煤方法 . 46 6.1 采煤方法的选择 . 46 6.1.1 选择的要求 46 6.1.2 采煤方法 46 6.2 开采技术条件 . 46 6.3 工作面长度的确定 . 47 6.3.1 按通风能力确定工作面长度 47 6.3.2 根据采煤机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