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形势政策课后感 首先我很感谢学校开设这门课程,因为我觉得形势与政策教育是针对大学生 进行当前国际形势与国际关系的状况、发展趋势的教育,同时也是马克思主义形 势观、政策观的教育。教授的老师系统讲授与形势报告专题讲座相结合,正面教 育与学生自我教育相结合,这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帮助我们分清国内外形势和环 境,让我们跳出个人的视野去理性的看待问题,有利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 对于王文东老师讲授的关于我国宏观经济增长形势下的大学生就业问题我 感受颇多,也获益良多。 从总体来看,当前大学生就业的形势十分严峻。一方面国家整体的就业形势 不佳,中国在计划体制和半自然经济下,形成的劳动力进入市场经济体制后明显 过剩
2、。从体制改革加快的 20 世纪 90 年代中期至今,原有国企和集体企业的净下 岗和失业人员累计达到 5000 万以上,政府和事业单位的改革也造成了数百万人 的精简, 农村劳动力离农寻找工作的人口更达到 1.3-1.5 亿左右同时加上中国经 济加入全球化竞争以后,由于发展大工业和高新科技产业所导致的高投资、高增 长、 低劳动力使用的趋势, 造成中国经济的就业弹性系数降低到 0.1 左右的水平, 比同等水平发展中国家低一半以上 。另一方面,随着大学扩招政策的推行,中 国大学生的供给呈现高速增长,年增长率在近几年达到 20%-40%左右 。国家发 改委官方网站日前发表名为2007 年就业面临的问题及
3、政策建议的文章,对 今年就业形势难题进行了分析,称今年中国将有 1400 万面临就业难题,多数新 增毕业生的就业岗位层次将趋于下降,薪酬、福利会减少。 大学毕业,走上工作岗位是人生的一大转折,也是逐步走向成功的关键。不 曾想,大学生就业难,成了当下最为突出的问题。高校毕业生就业率在 70%左右, 预计今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有 413 万人,照此比例,将有一百多万毕业生找不 到工作。 根据老师介绍我了解到,高校扩招后,大学毕业生以每年 70 万以上的速度 增长,带来的是高等教育迅猛发展。但同时大学中也盛行着一句话: “毕业即失 引自中国大学生就业2004 年第 1 期 引自南风窗2004 年第三
4、期 业” 。一旦走出校门就面临着命运抉择,但这绝非高等教育的题中应有之义。一 定程度上可以说,大学生就业行情走势持续走低,是市场选择的最终结果,是供 大于求的价值规律使然。但毕业生就业难在哪儿,既有用人制度上的原因,也有 思想观念上的原因,还有经济结构、社会矛盾等多方面的因素。有专家论断,如 果把知青返城算作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第一次失业高峰,把上世纪 90 年代的国 企工人下岗算作第二次失业高峰, 那么当前我国经济面临的产能过剩问题有可能 导致第三次失业高峰。 但是我们必须正视这样的事实, 市场上同质人才供大于求, 就业竞争也增加了交易成本,求职的成本变的越来越高。但是如何才能让更多的 毕业生知道如何就业,选择最为理想的就业模式,开拓更广阔的就业空间,掌握 更多更准确的就业信息,我想这恐怕不是我们毕业生自身所能解决得了的问题, 这需要国家政府的等一系列的措施进行宏观调控。 大学毕业生找工作虽然已演变为不折不扣的市场行为, 但政府在其间的组织 作用也不可或缺、有利于化解学生的就业难。这就迫切需要政府的介入,为毕业 生就业保驾护航。 日前国家 “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