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 - 前前 言言 变电站对电力的生产和分配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学习和了解变电站的结构和运 行对电力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垫下了基础。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 我国电力需求迅速增长, 由于产业结构调整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第三产业和居民生活用电比重上升,制冷制 热负荷大幅度增加,使得电网规模不断扩大,高电压、大机组、长距离输电、电网互联 的趋势,使电网结构越来越复杂。常规变电站的二次部分主要由四大类装置组成:继电 保护、故障录波、就地监控和远动。在微机化以前,这些装置不仅功能不同,实现的原 理和技术也完全不同, 因而长期以来形成了不同的专业和相应的技术管理部门。 近年来, 开始采用微机型继电保
2、护装置、微机型故障录波器、微机监控和微机远动装置。这些装 置尽管功能不一样,其硬件配置却大体相同,除微机系统本身以外,无非是对各种模拟 量的数据采集以及 I/O 回路,并且装置所采集的量和要控制的对象还有许多是共同的, 因而显得设备重复,互联复杂。人们自然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是否应该从全局出发来考 虑全微机化的变电站二次部分的优化设计,提高变电站的可控性,更多的采用远方集中 控制、操作、反事故措施等,提高劳动生产率,减少人为误操作的可能,提高运行可靠 性,这就是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的来历。 变电站的综合自动化由电脑继电保护和监控系统组成。最明显的特征有以下四个方 面:1、功能综合化。2、结构电脑化。
3、3、操作监视屏幕化。4、运行管理智能化。变电 站的总体结构采用分布式结构,引入计算机局域网(LAN)技术,将站内所有的智能化 装置(IED)连接起来。变电站综合自动化应该改变常规的保护装置不能与外界通信的 缺陷,取代常规的测量系统,如变送器、录波器、指针式仪表等;改变常规的操作机构, 如操作盘、模拟盘、手动同期及手控无功补偿等装置;取代常规的告警、报警装置,如 中央信号系统、光字牌等;取代常规的电磁式、机械式防误闭锁设备;取代常规的远动 装置等。 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信息技术惊人的发展,为变电站综合自动化开辟了广阔的 前景。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能够大大地提高整个电网运行的安全性和经济效益已经
4、形 成共识,其目标应实现变电站的小型化、无人化的高可靠性。综合自动化技术始终追随 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而发展,计算机和通信技术发展中的任何一种新技术都很快会在变 电站综合自动化中找到它的位置。 - 2 - 目目 录录 摘 要 Abstract 第 1 章 负荷统计及主接线的设计说明 1.1 负荷统计 1.2 电气主接线 第 2 章 负荷统计及变压器选择 2.1 负荷统计 2.2 主变压器选择 2.3 主变压器参数计算 2.3.1 阻抗计算 2.3.2 分接头选择 2.3.3 无功补偿计算 第 3 章 短路电流计算 3.1 各支路最大负荷电流 3.2 短路点的选择及短路电流计算结果表 第 4 章 主要电气设备选择 4.1 高压断路器 4.1.1 220KV 电压级 4.1.2 110KV 电压级 4.1.3 10KV 电压级 4.2 隔离开关 4.2.1 220KV 电压级 4.2.2 110KV 电压级 4.2.3 10KV 电压级 4.3 互感器的选择 4.3.1 电流互感器参数的选择 4.3.2 电压互感器参数的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