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内容摘要内容摘要 科举制作为我国古代传统的选拔人才的方式尽管已经被废止, 但它在人才选拔方 面确实具有一定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鉴于此, 本文试图就科举制的利弊作一简要论述, 并在此基础上探讨其对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启示。 关键词:科举制 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启示 2 古代科举制对现代人力资源古代科举制对现代人力资源 开发与管理的启示开发与管理的启示 社会学家郑也夫先生在国人的“现代化”情节中认为: “传统具有一切文化 的根本属性:一方面他是刚性的,强悍的,它指导和规定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方式; 另一方面,在进化的过程中它又是可塑的,远比生理机制更易变更。因此人类的观念 和制度的进化不必像狗
2、熊掰棒子一样,获得一个就必须仍掉另一个。一切观念皆可共 存(除了不允许异端存在的极端主义),一切制度皆可转化,粗鲁地摧毁只能导致文化 虚无,积极的转化才是走向现代化的真谛。 ”结合当前我国的人才开发与管理机制, 可得出以下启示。 一、古代科举制的弊端与危害 (一)古代科举制的弊端 作为一种为封建统治者服务的制度而言,科举制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一些弊端。 明 清实行八股取士,从内容到形式严重束缚应考者,使许多知识分子不讲求实际学问, 束缚了知识分子的思想;八股取士所带来的脱离实际的学风,对学术文化的发展产生 了极为消极的影响;清末科举制度严重阻碍了科学文化的发展,是导致近代中国自然 科学落后的重要原
3、因之一;科举制度不利于知识创新,更不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 (二)古代钳制文人思想,打击压制人才 如前文所述,科举取仕迫使读书人虚耗毕生精力于死板的考试内容上,毫不关心 国家政治经济大事,造成了当时大多数文人的不学无术。而封建统治者正是利用了科 举制的这一弊端来钳制文人的思想,使考中者对朝廷忠心耿耿,不中者默默无闻地苦 读经书。 (三)轻视自然科学,导致中国落后 正是由于前文所述的封建专制对于“异端”文化的不能容忍,近而打击,压制人 才的做法,从另一个角度讲,即统治者对于人才选拔的“唯一”标准,迫使读书人将 埋头苦读以求中第作为终身的唯一目标,“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思想毒害了 一代文人。商
4、人的地位低下及中国近代自然科学的落后即是明证。李约瑟在中国科 学技术史序言中说: “欧洲在 16 世纪以后,就诞生出现代科学,这种科学已被证明 是形成世界近代秩序的基本因素之一,而中国文明却没有,能够在亚洲产生出与此相 似的现代科学,其阻碍因素又是什么?”与社会经济生活相隔离,对科学技术 采取粗暴贬斥态度的古代科举考试制度的长期实行,恐怕也是一个原因。 二、科举制的积极作用 “存在即合理” 。科举制之所以历经多次停废磨难,却被历代君主所采用来选官 取仕,并最终存在了 1300 多年,必然有其科学性和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总体而言, 有以下几点: (一)公平公正,唯才是举 科举制自隋唐建立,历经各朝各代的改革,至清代时已形成了一套相当完善的考 试制度: “糊名” , “誊录” , “锁院制”等制度有效地约束了考生的作弊行为; “别头” 考试则把考官的亲属交给吏部的考官去负责考试;清代为抑制“缙绅之家多占中额, 有妨寒峻进身之路” ,又有了“官生卷” , “民生卷”之分。这对各省乡试中有权势者 的行贿作弊是一种有效的限制, 也在一定程度上给有才干的清寒人家子弟通过科举进 入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