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第 1 页 1 设计背景资料设计背景资料及设计规模确定及设计规模确定 1.1 设计背景资料设计背景资料 该城镇系安徽省中西部辖县(城区) ,地理坐标介于东经 116 05 16 59 ,北纬 31 16 32 05 之间,该区为典型的江淮低丘陵地形。 该区属季风亚热带湿润气候,四季分明、气候温和、日照充足、雨量适中、无霜期较长; 位于亚热带, 气候温和, 年平均气温 15.4 C, 绝对最高温度达 41.0 C, 绝对最低温度18.9 C, 多年平均降雨量 1103.3.1mm,年平均降雨日数 117.6 天,历年最大日降雨量 250.2mm。常年 主导风向为东南偏东(ESE) ,年平均风速
2、为 2.7m/s。土壤冰冻深度:12cm。 该区境内地表水资源充裕,农业、工业级城镇居民生活用水均以地表水为主要水源,地 下水仅作为部分工业企业的备用水源及农村居民生活用水,地下水使用量所占比例很小,且 地下水由于受到地表污水汇入(下渗)影响,不同测点均有超过地下水类水质标准的检测 指标。该区地表水源为淠河总干渠,渠底高程 47.5-45.7m,水位 50.72-50.15m。 拟选厂址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捷,水源取水口位于水厂西北方向 50m,水厂位于城市 南面。 (1)水厂规模及占地面积: 15000m3/d, 占地 10000 平方米; (2)水源水质 地面水源抽样检测结果如下: 序号
3、项 目 单位 数量 1 pH 值 / 7.5 2 DO mg/L 8.6 3 浊度 NTU 451000 4 BOD5 mg/L 1.0 5 氨氮 mg/L 0.12 6 TP mg/L 0.064 7 氟化物 mg/L 0.198 8 COD mg/L 10 9 石油类 mg/L 0.016 10 挥发酚 mg/L 0.001 11 铅 mg/L 0.01 第 2 页 12 铜 mg/L 0.02 13 砷 mg/L 0.0007 14 粪大肠菌群 个/L 460 15 细菌总数 个/mL 1.3 104 1.21.2 水厂的规模水厂的规模 水厂的规模一般分大,中,小。一般中小型规模水厂水量
4、为 2 万 t/d 以下,中型水厂的 处理规模为 2 万到 10 万 t/d, 大型水厂的处理规模为 10 万 t/d 以上。 本次设计的流量为 1.50 万 t/d,则按上面叙述的分类标准属于小型水厂。 设计规模为 15000m3/d 的自来水,水厂自用水量占设计规模的 5%。则需处理的实际设计 水量 Q=15000 1.05=15750m3/d=0.182m /s。 第 3 页 2.水处理工艺方案水处理工艺方案 2.1 工艺流程的选择工艺流程的选择 将地面水源抽样检测结果与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中的各项标准要求比 较,属常规处理。不需要进行深度处理,即可达到出厂水质的
5、要求。 应原始水质的特点,工程造价,运行成本,及水质要求等各不相同。对水的处理工艺流 程也有区别。以下为当前常规处理工艺流程。 1.工艺流程:原水-简单处理; 适用条件:水质要求不高。 2.工艺流程:原水-混凝、沉淀; 适用条件:一般进水悬浮物合量小于 2000-3000 /l,短时间允许到 5000-10000 /l, 出水浊度 10-20 度,一般用水水质要求不高的工业用水。 3.工艺流程:原水-混凝沉淀-过滤-消毒; 适用条件:一般地表水厂广泛采用的常规流程,进水悬浮物允许含量同上,出水浊度 小于 3 度,含藻,低温低浊度水处理时沉淀工艺可采用气浮池或浮沉池。 4.工艺流程:原水-接触过
6、滤-消毒; 适用条件:一般可用于浊度和色度低的湖泊或水库处理,比常规流程省去沉淀工艺。 进水悬浮物含量一般应小于 50 /l,水质稳定变化较小且无藻类繁殖时。可根据需要预留建 造沉淀池的位置,以适合今后原水水质的变化。 5.工艺流程:原水-预沉淀-混凝沉淀-过滤-消毒; 适用条件:适用于含沙量大,沙峰持续时间较长时,预沉后原水含沙量可降低到 1000 /l以下。 第一种和第二种工艺流程达不到出厂水质的要求,同时第三种处理工艺也不符合水质要 求,而本次设计中原水的含沙量不是很大且工程造价也很大第五种也不适合,只有第三种符 合本次设计的要求。 2.2 各处理构筑物型式的选择各处理构筑物型式的选择 水量规模、水质条件不同,所采用的絮凝池型式应进行恰当的选择和组合,否则,絮凝 效果较差,沉淀出水不能满足要求,同时会造成施工困难、工程造价和制水成本的增加。 2.2.1 混合设备类型与选择混合设备类型与选择 混合设备混合方式、混合形式及优缺点: 1.混合方式:混合池混合; 第 4 页 混合形式:隔板混合池, 优点:构造简单,混合效果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