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论如何理性爱国勇与智 随着最近钓鱼岛事件的日益发酵,弥漫在国内的燥热开始逐渐降温,国人的 情绪也随着时间的发展,从最初的义愤填膺,到现在逐渐冷静,开始反思在这个 事件中国人的表现。这当中,国人打砸日货,打骂日本人的行为,网络混乱的骂 战尤其是青年的过激言论引发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一部分人认为,这种恣意的爱 国态度,并不是真正理智的爱国,反而贻人口实,有损国家形象。而与之相对, 年轻人并不认同这种说法,在他们看来,老一辈的人太过瞻前顾后,只知道一味 忍让,这种行为只会加重对方的轻慢,中国人必须展现自己强硬的一面,才能震 慑对手,得到对方的重视。两种看法各有支持者,相持不下。那么,在我看来什 么才是
2、爱国的态度呢? 在论述我的观点之前,我们需要首先知道,为什么不同阶段的人会有两种比 较迥异的爱国态度。之前的一种观点其实是从邓小平时代就一脉相承下来的,邓 小平在当年明确指出国家的状态应该是韬光养晦,专心发展经济。因此,在这种 情况下,国人的爱国思想自然就趋于保守和冷静。而随着中国经济的腾飞,以及 中国在世界中日益增强的地位, 国人对认可的渴望越来越迫切, 信心也越来越足, 自然希望发出更有力的声音,相对的,爱国方式就趋于激烈和热情。可以说,这 两种爱国态度折射的是两种时代背景。 承接上文,在知道这两种爱国态度的背景之后。我想论述的是,在这两种态 度中取到一个平衡点。如果把前一种爱国方式归纳为
3、智,后一种爱国方式归纳为 勇,那么最佳的爱国方式就是智与勇的有机结合。既不冷漠,也不极端。 首先,爱国需要热情,这是毫无疑问的,爱国不能藏在心里,光藏在心里不 表达出来的爱国,正如鲁迅曾经的描述“沉默啊,沉默,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 沉默中灭亡” ,于国家丝毫无益,也于自身无助。国人的感情表达方式不同于西 方, 相对内敛。 这种性格既有优点, 比如说, 内敛的国家更加稳健, 也有其劣势, 积压的负面信息很多,当一个国家的公民积累的压力大到一个临界点时,国家就 会陷入危险。值得欣喜的是,在这次事件中,我看到了国家很大的变化,游行示 威,这在以前是很少的行动,现在已经慢慢出现,尽管活动秩序还稍显混乱
4、,但 这是一个好的开始,国人逐渐提出自己的意见,用自己的力量在影响国家了。我 赞同青年的自信。我们已不再是一个被欺压的国家,毫无疑问,我们的国家已经 有很多值得我们自豪的地方,而且,我们的进步别人也看在眼里,在连外国人都 赞许我们的发展时,我们为什么不敢于发出自己的声音?爱就应该大声说出来, 在别人欺侮我们国家的时候,我们就应该强烈谴责。 以正气给人以无怒而威的震 慑。爱国是一种自尊,我们没有理由一忍再忍。 但是,热情爱国绝不是不顾一切,全凭自己的感觉大骂一气,大闹一番。 表现在这一次事件中,打砸日货是爱国吗?不是!国际社会当今对现代公民 的定义是,具有理性的思维、独立的判断力、开放的视野、平和的心态 、不卑 不亢的外交节操、一定的社会责任心的公民。其中理性放在首位。如果置理性于 不顾, 全凭意气用事, 那谈何爱国?当然, 有人说, 打砸日货并不是常态, 而且, 唯有用非常手段才能激发国人的爱国气,才能给日本以重创。提出这种观点的人 显然没有考虑过,这些财产是谁的,是谁在使用,被破坏后是谁承受损失,谁是 首当其冲的受害者。当他们用一种理所当然的口吻阐述他们的理念时,他们已经 忽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