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关于会计信息真实性的思考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会计信息的依赖程 度越来越强。然而根据近年来会计执法检查的情况看,中国会计面临诚信 危机,会计信息质量差,会计信息失真和违法违规情况严重。本文根据会 计信息质量的现状、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会计信息失真的表现,提出了 加强治理会计信息失真的对策。 关键词:会计信息质量 会计信息失真 原因 对策 会计信息是一种有关描述经济活动的价值运动的信息, 它是反映 会计主体价值运动状况的经济信息, 是价值运动及其属性的一种客观 表达,是整个会计行为系统的核心部门。而会计信息失真,则是指会 计信息没有真实地反映客观的经济活动, 从
2、而给会计信息的使用者提 供了虚假的情况, 给决策者们制定相关的决策带来不利影响的一种现 象。根据近年会计执法检查的情况来看,企业的会计信息质量差,会 计信息失真和违法违规情况严重。因此找出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制 定行之有效的治理措施,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 在最大范围内防止 会计信息失真,显得尤为重要。 一、会计信息质量不高的原因一、会计信息质量不高的原因 (一)我国公司治理结构缺陷(一)我国公司治理结构缺陷 1、我国主权结构高度集中。我国上市公司大部分脱胎于国有企业, 国有股一股独大的状况持续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他们通过对董事 会的操控而控制着管理层的工资福利以及人事任免等关系,管理层 切身
3、利益的事项,致使管理层听命于大股东的安排。大股东利用自 己的优势地位通过各种关联交易侵占上市公司的利益。他们为了掩 饰自己的行为,就要不断地粉饰财务报表,制造失真的会计信息。 2、我国高度集中的股权使股东大会受控于股东操控, 股东大会流于 形式,没有发挥对董事会的约束作用。 3、我国上市公司的监事会缺乏独立性,又缺乏履行监督职能的业务 素质,无法担当起监督董事会和管理层的职责。因此,监事会无法 使其发挥应有的作用,致使虚假或透明的会计信息流入资本市场。 (二)会计准则和制度本身的不完备(二)会计准则和制度本身的不完备 1、会计方法选择的多样性。由于会计方法的可选择性,同类经济业 务因为采用不同
4、的核算方法,则会产生不同的结果,即造成企业之 间会计信息的偏差,影响会计信息的可比性。 2、会计制度本身的不完善。 (三)会计监管不利(三)会计监管不利 1、政府监督机构设置不规范,职责划分重叠不清晰。 2、社会监督质量不高。 二、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二、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 (一)会计人员业务素质不高(一)会计人员业务素质不高 一方面,在一线从事财会工作的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人员为数 甚少,会计后续教育缺乏力度,许多会计师并不熟悉新的会计制度, 一些年轻的会计人员缺乏丰富的专业知识和熟练的业务操作技能, 对比较复杂的会计业务很难较好地处理;另一方面,会计人员的职 业道德素质不高,坚持原则、严格执法
5、、敢于同违规违纪作斗争的 少,相反对违规违纪熟视无睹,甚至主动为领导出谋划策,帮助造 假,完全丧失了会计的监督管理职能。因此,造成了会计信息质量 低下和会计信息失真。 (二)领导的人为因素(二)领导的人为因素 一些单位的负责人出于种种目的,利用自己的权利, 指使会计人 员造假,他们有的虚增利润骗取贷款,有的隐瞒利润逃避交税,有的 甚至虚列数据来掩盖其贪污受贿的罪行。这些人,把国家、集体的资 产当成自己的小作坊,胆大妄为,无所顾忌,任意造假,致使会计信 息严重失真。 (三)会计人员监管体制陈旧(三)会计人员监管体制陈旧 现行会计人员监管体制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制定的。 会计人员身 份具有四重性:
6、代表国家反映经济活动的运作,监督所有者和经营者 合法经营;代表所有者和债权人维护资产的完整性和真实性,监督经 营者合理使用经营权;代表经营者加强经济核算,维护法人的利益, 监督员工爱护生产资料、 节约物料消耗; 代表员工保护员工合法权益, 监督所有者、经营者按劳付酬及保障员工的福利待遇。但是随着市场 经济的建立和完善、 “两权”的分立、政企职权的分开,目前仍旧沿 袭现行体制,继续让会计人员在同一事务中履行多种不同的职责,同 时担任经济活动的主体和客体, 这实际上是将会计人员置于左右为难 的境地。 当单位利益与国家利益发生冲突时,作为员工的会计人员在 单位领导权利的压制下,为了自身利益不得不维护本单位利益, 从而 提供虚假会计信息。 (四)会计监督体系不完善(四)会计监督体系不完善 当经营者在经济活动中的财务行为与会计法规制度发生抵触时, 往往片面强调搞活经营,而放松对违纪违规行为的监督, 削弱了会计 监督。会计监督、财政监督、审计监督、税务监督等各种经济监督之 间监督标准不统一,管理上各自为政,功能上互相交叉,无法有机结 合,不能从整体上有效发挥监督作用。 (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