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摘摘 要要 随着出版业的发展和出版市场的逐步开放,以及从事专业书装设计的 团体及个人的不断涌现,书籍装帧设计已为世人所认知,并且对出版业的 发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将书籍装帧设计作为一门独立的艺术学科来学习 和研究,也于今天提了出来,并得到了大家的认可。这一举措,经事实证 明,的确为社会文明及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从书籍装帧设计 的发展观来讲,若想系统地了解书籍装帧设计,我们有必要先了解一下它 的发展史。 关关 键键 词词 近现代;书籍装帧设计;发展 2 中国书籍装帧设计的历史演进中国书籍装帧设计的历史演进 一、书籍装帧文字载体演进 我们谈到书籍不能不谈到文字,文字是书籍的第一要素
2、。中国自商代就已出现较成 熟的文字甲骨文。 从甲骨文的规模和分类上看, 那时已出现了书籍的萌芽。 到周代, 中国文化进入第一次勃兴时期,各种流派和学说层出不穷,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作 为文字载体的书籍,已经出现很多。后来随着社会经济和文化的逐步发展,后又完成了 大篆、小篆、隶书、草书、楷书、行书等文字体的演变,书籍的材质和形式也逐渐完善。 1. 甲骨 通过考古发现,在河南“殷墟”出土了大量的刻有文字的龟甲和兽骨,这就是迄今 为止我国发现最早的作为文字载体的材质。所刻文字纵向成列,每列字数不一,皆随甲 骨形状而定。由于甲骨文字型尚未规范化,字的笔画繁简悬殊很大,刻字大小不一,所 以横向难以成行
3、。当时,为了便于保存,将内容相关的几片甲骨用绳串联起来。在形式 上都是取材于自然界的现成物质材料,如在石头、甲壳、兽骨、金属、陶瓷、砖瓦上刻 写文字,成为当时的“书籍”。在国外有莎草纸书、蜡版书、泥版书、手抄书、羊皮纸 书,迄今出土较早的约在公元前 3000前 2500 年的古埃及抄写在莎草纸上的典籍。公 元前 2 世纪小亚细亚帕加马城开始制作的羊皮纸,在传入欧洲后,得到大量推广,成为 华丽的羊皮纸书。 2. 玉版 韩非子喻老中有“周有玉版”的话,又据考古发现,周代已经使用玉版这种 高档的材质书写或刻文字了, 由于其材质名贵, 用量并不是很多, 多是上层社会的用品。 3. 竹简木牍 中国正规书
4、籍的最早载体是竹和木。把竹子加工成统一规格的竹片,再放置火上烘 烤,蒸发竹片中的水分,防止日久虫蛀和变形,然后在竹片上书写文字,这就是竹简。 竹简再以革绳相连成“册”,称为“简策”。这种装订方法,成为早期书籍装帧比较完 整的形态,已经具备了现代书籍装帧的基本形式。另外还有木简的使用,方式方法同竹 简。牍,则是用于书写文字的木片,与竹简不同的是木牍以片为单位,一般着字不多, 多用于书信。 尚书?多士中说“惟殷先人,有典有册”,从其所用材质和使用形式上 看,在纸出现和大量使用之前,它们是主要的书写工具。书的称谓大概就是从西周的简 3 牍开始的,今天有关书籍的名词术语,以及书写格式和制作方式,也都是
5、承袭简牍时期 形成的传统。当时欧洲盛行古抄本,所用材质多是树叶、树皮等。由于年代久远,竹木 材质难以保存很长,所以现在我们已经很难看到那些古籍,就是在博物馆也难得一见完 整的简策。现在有的出版社模仿古代简策制作的像孙子兵法 、 史记等传统经典著 作,多作为礼品或用以收藏,不属大众普及读物。即使如此,作为书籍装帧设计的一种 形式,了解一二也是很有必要的,这有助于学习和借鉴优秀的传统文化和手法。 4. 缣帛 缣帛,是丝织品的统称,与今天的书画用绢大致相同。在先秦文献中多次提到了用 缣帛作为书写材料的记载, 墨子中提到“书于竹帛”, 字诂中说“古之素帛,以 书长短随事裁绢”。可见缣帛质轻,易折叠,书
6、写方便,尺寸长短可根据文字的多少, 裁成一段,卷成一束,称为“一卷”。缣帛常作为书写材料,与简牍同期使用,自简牍 和缣帛作为书写材料起,这种形式被书史学家认为是真正意义上的书籍。 5. 纸 据文献记载和考古发现, 我国西汉时就已经出现了纸。后汉书?蔡伦传 中载: “自 古书契多编竹简,其用缣帛者谓之纸,缣贵而简重,并不便于人。蔡伦造意,用树肤、 麻头、蔽布、鱼网以为纸。元兴元年奏上之。帝善其能,自是莫不以用焉,故天下咸称 蔡伦纸。”古人认为造纸术是东汉蔡伦所造,其实在他之前,中国已经发明了造纸 技术,他只是改进并提高了造纸工艺。到魏晋时期,造纸技术、用材、工艺等进一步发 展,几乎接近了近代的机制纸了。到东晋末年,已经正式规定以纸取代简缣作为书写用 品。最早的西方文明起源于古希腊的米诺亚文化,它又受古埃及人的影响。当时古埃及 的主要书写材料用纸莎草制成,在很长时间内,西方很多国家都用这种纸。中世纪以后 羊皮纸代替了它。羊皮纸的出现,给欧洲的书籍形式带来了巨大变化。如果只强调书籍 是文字的载体这一概念,来为书籍下定义的话是不够的。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