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1.概述概述 1.11.1 设计任务依据及概况设计任务依据及概况 根据道路勘测课程设计任务书,进行本次施工图设计。 本次初步设计为德福至鱼卵山二级公路新建工程,工程起点在德福,桩号为 K0+000, 终点在鱼卵山,桩号 K3+699.49。本工程全线按二级公路标准设计,根据沿线村镇的分布 和地形的变化情况,并与现有公路和规划路网相结合,在相应的地方道路、机耕路、人行 路上设置平交道口。在排灌沟渠间设置涵洞、桥梁。 1.1.1 设计标准 (1)主线设计标准 本工程是按交通部颁发的公路工程技术标准 (JTG B01-2003)规定的二级公路标 准设计,计算行车速度 60Km/h,其主要技术指
2、标如下: 公路等级: 二级公路; 计算行车速度: 60 公里/小时; 路基宽度: 10 米 (2)线形要素标准 平曲线半径: 一般最小半径: 400 米; 极限最小半径: 250 米; 不设缓和曲线和超高最小半径: 2500 米 纵坡: 最大纵坡: 5 最小纵坡: 路堑或其他横向排水不畅地段不小于 0.3 最大坡长: 1100 米(坡度为 3时) 900 米(坡度为 4时) 700 米(坡度为 5时) 500 米(坡度为 6时) 竖曲线要素: 竖曲线最小半径:凸形一般最小半径/极限最小半径 4500/3000 米; 凹形一般最小半径/极限最小半径: 3000/2000 米; 竖曲线最小长度:
3、70 米 (3)桥涵设计标准 桥涵宽度:与路基同宽; 桥涵设计荷载:公路级; (4)路面设计标准 路面设计标准轴载:100KN; (5)道路平面交叉标准 平面交叉路线尽可能为直线、并尽量正交。当必须斜交时,交叉角度应大于 45 度。 平面交叉范围内的纵坡宜设置为平坡,当条件受限制时,纵坡不大于 3。所有的平面交 叉口采取严格的安全措施,设置了警告标志、指路标志、限速标志等,在主要的交叉口还 设置转弯车道。 1.1.21.1.2 总体设计原则总体设计原则 本工程为德福至鱼卵山二级公路公路的新建路段,根据公路工程技术标准 (JTG B01-2003)的要求,交通量的预测情况及公路的使用功能,确定总
4、体设计原则如下: (1)采用的技术标准必须满足公路的使用任务、功能和远景交通量的需要。 (2)避免不必要的浪费,项目建设时应适当超前考虑。 (3)尽量的利用老路及山地,以降低造价。 (4)沿线的中小城镇采取“离而不远,近而不进”的原则,通过人口稠密地区时, 在现有详细调查资料基础上,进行了多方案比较,尽可能减少房屋的拆迁量。除考虑 房屋拆迁外,对管线的避让和动迁在初步设计选线时也进行了重点考虑,并作为线位 的重要控制点。 2 2、确定公路等级和技术指标、确定公路等级和技术指标 2.12.1 公路等级的确定:公路等级的确定: 根据 JTG B01-2003公路工程技术标准的规定,一般能适应将各种汽车折合成 小客车的年平均日交通量为 5000-15000 辆的公路为二级公路,其远景设计年限为 15 年, 它是为中级以上城市的干线公路或者是通往大工矿区,港口的公路。 计算设计年标准车型的年平均日交通量为 NT公式为: NT=NiKi(1+) n-1 NT远景交通量 Ni某种车型的交通量 Ki 某种车型的折算系数,参见下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