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关爱留守儿童社会实践报告关爱留守儿童社会实践报告 摘要:摘要:所谓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流动到其他地区,孩子留在户 籍所在地并因此不能和父母双方共同生活在一起的 14 周岁及以下的儿童。 留守儿童人数众多,已经形成一个需要予以高度重视的群体。半数以上的留守儿 童不能和父母生活在一起。这种状况,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心理发展等都会产生 巨大的影响。留守儿童的小学教育状况良好,但初中教育问题明显。进入初中阶 段以后,留守儿童的在校率就大幅度降了。因此,如何在留守儿童中加强和巩固 初中教育,是一个十分紧迫的任务。 关键词关键词:留守儿童 社会现状 原因 建议 相关文件 导言:导言:在这炎炎的
2、暑假,我们对部分留守儿童以及在校老师进行调查。 通过口头问答、网络、资料搜集等方式了解了留守儿童的概念,出现此现象的原 因以及此问题对留守儿童的影响。 我们首先了解了留守儿童的生活状况。在调查中发现有近 68%的留守儿 童与其祖父母住在一起,11%与其亲戚住在一起,还有 21%的留守儿童与其他人 住在一起。由于父母不在身边,43%的留守儿童与自己的监护人之间存在着矛盾, 其中 54%的留守儿童在处理矛盾时采取闷不吭声的态度,只有 22%选择向父母诉 苦。我们在调查中还发现,只有 43%的留守儿童对自己的父母外出打工持担心态 度的,有 49%的留守儿童觉得父母不在身边自己缺少安全感的。在调查中,
3、只有 不到 70%的留守儿童觉得社会对自己是关心的, 超过 1%的留守儿童觉得这个社会 对自己一点都不关心。 接下来我们了解了留守儿童的学习状况留和心理状况, 家境好一点的留 守儿童,被送到了当地的寄宿学校,有相对安定的学习环境。与祖父母住在一起 的留守儿童,虽然在生活上能够有所照顾,但是在学习上,年迈的爷爷奶奶给予 不了任何辅导。家境好一点的留守儿童,失去父母的约束后,往往容易受到祖父 母的溺爱,行为散漫。一些寄宿在学校的留守儿童,情绪忧郁低落。他们在不同 程度上存在自闭,对他人漠不关心,不接受他人善意关怀等心理。由于父母长期 不在身边,留守儿童缺乏与父母沟通,从而导致留守儿童在心理、行为上
4、产生了 严重的缺陷。 然后,我们了解了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状况。由于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出 现漏洞,使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不能实现有效对接,再加上当前留守儿童健康成 长问题还没能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导致留守儿童学习成绩普遍低于其他学 生,健康成长状况也令人堪忧。 大多数教师也认为留守儿童大都是“双差生”、“问题儿”。他们的学习状 况令人担忧,他们对学习和生活缺乏热情,进取心、自觉性不强,有厌学倾向。 2 还有的留守儿童的行为习惯较差,说谎打架,小偷小摸,花钱大手大脚,沉迷于 录像、游戏,具有破坏性。 经过一番了解后,我们总结了留守儿童存在一下的问题 (一)亲情缺乏、心态失衡(一)亲情缺乏、心态失衡
5、71%的留守儿童经常会想念在外打工的父母,14%的留守儿童有时会想念父母。由 于父母不在身边,留守儿童长期间缺乏亲情的抚慰与关怀。这些留守的孩子往往 焦虑紧张,缺乏安全感,人际交往能力差。90%的留守儿童希望得到同学们的关 心,与同学们一起学习,玩耍。他们在生活中有时候不能得到满足,就会在某个 特别时期心态异常,出现失常的情况,严重的儿童也出现了偏激的举动。 (二)习惯不良、学习较差。教育单调、安全难保(二)习惯不良、学习较差。教育单调、安全难保 处在义务教育阶段的留守儿童,其行为发展在很大程度上还处于他律阶段,自律 能力很差。由于父母不在身边,儿童和监护人之间关系特殊,缺乏及时有效的约 束管
6、教,导致部分留守儿童纪律散漫、行为偏激。调查中发现 34%的留守儿童行 为习惯较差,他们不听监护人的教导,目无学校规章制度,常有迟到、旷课、逃 学、撒谎和欺负同学等行为发生。 留守儿童的父母在外,临时监护人重养轻教,教育的责任就全部落到了学校的身 上,而学校教育是需要家长配合、社会支持的。然而,学校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常 常得不到监护人的配合。如家长会无人参加,学生违纪或者受到侵害后无监护人 配合处理。留守儿童是弱势群体,缺乏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没有父母的直接 监护,容易成为不法分子侵害的对象。侵害后又无亲人倾诉,往往得不到及时的 发现和处理。加上学校、家庭之间存在安全衔接上的断点,监护人又普遍缺乏安 全保护意识和防范防护能力,导致留守儿童伤人或被伤害等安全隐患无处不在。 (三)道德滑坡、价值扭曲(三)道德滑坡、价值扭曲 家长外出打工,可以改善孩子生活和受教育的条件,但部分家长忽视了对孩子的 伦理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特别是部分父母长期在外,因无暇照顾子女而产生负 疚感,于是采取给孩子物质和对孩子放任的方式来进行补偿,使得一些留守孩子 拥有过多零花钱,极易形成功利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