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如何让如何让奖励奖励机制在课堂教学中发挥最大效用机制在课堂教学中发挥最大效用 关于低年级课堂教学中奖励机制应用的调查报告 一、引言:一、引言: (一)(一)调查时间:调查时间:2013.3.112013.4.3 (二)调查地点:(二)调查地点:*第一中学小学部 (三)(三)调查对象:调查对象:一(六)班全体学生 (四)四) 调查方法:调查方法: 由于一年级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识字能力比较低, 不易实施问卷调查, 所以我选择的调查方法是访谈法(于教师)和观察法(于学生) (五)(五)调查目的:调查目的:通过本次实习,我发现低年级的小学生的注意力很不集中,上课效率 较高年级而言比较低, 所以教师大多
2、采用奖励的方法来吸引孩子的注意, 调动其学习的积极 性。但经过观察我发现不管什么形式的奖励,都存在两个明显的弊端: 1、 “奖励效应”维持的时间很短,时间过后,小学生还是很难集中注意力听讲; 2、小学生为了获得奖励,争着抢着回答问题,导致课堂纪律混乱,经常导致预定教学 目标不能达成。 所以,我确定了我教育实习调查报告的选题“关于低年级课堂教学中奖惩机制应 用的调查报告”。 二、材料分析:二、材料分析: 本次我实习的班级是一(六)班,所以我所面对和接触的小学生是比较年幼的,平均年 龄 67 岁。 对于这些刚入学不足一年的小孩子来说, 让他们上课认真坐着听讲是很难的, 在我第一周实习听课时,我发现
3、任课教师在上课时,都会以在书上扣印章、贴星星等方式对 表现好的学生进行奖励,有了奖励,大部分学生的积极性都被调动起来,也使课堂气氛轻松 活跃。 所以我在第二周实习讲课时, 每节课都会准备一些各不相同的小东西作为奖励, 以此来 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希望能够帮助我更好地组织和管理课堂。 经过观察和与老师的沟通,我发现的问题是:由于我的经验不足,课堂控制力还很弱, 这种奖励虽然能帮助我短暂维持课堂纪律, 调动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 可它维持的时间很 短,作用并不大,而且,小学生为了获得奖励,争着抢着回答问题,导致课堂纪律混乱,预 定教学目标未能达成。 所以,在此我想就“如何让奖惩机制在低年
4、级课堂教学中发挥最大效用”谈一下自己的 几点看法。 三、对策和建议:三、对策和建议: “奖励机制”源于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中的强化理论,即通过呈现愉快刺激 来增强反映概率。 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是操作(R)强化(S)连结的过程,强调的是跟随 操作后的强化。 而强化理论是斯金纳的最重要部分和基础, 在凡是能增强反映概率的刺激和 事件都叫强化物,积极强化通过呈现愉快刺激来增强反映概率。 根据以上理论基础,我提出的建议如下: (一)(一)教师要针对班上不同的学生提供不同的强化物系列。教师要针对班上不同的学生提供不同的强化物系列。 教师要注意观察和了解学生对什么强化物感兴趣,对不同的学生使
5、用不同种类的强化 物。如:教师可以事先让学生填写一个问卷: “在课堂上你喜欢通过什么方式学习?你希望 收到怎样的奖励?”等等,当然,这些问题还可以针对不同的年级加以修改。 (二)在低年级学生学习新功课或新技能时,对学生进行奖励的几点建议:(二)在低年级学生学习新功课或新技能时,对学生进行奖励的几点建议: 1 1、在学习的早期阶段,奖励每一个正确的反应、在学习的早期阶段,奖励每一个正确的反应。随着学习的发生发展,对比较正确的 反应优先奖励,逐渐地转到间隔式奖励。通过小步反馈帮助学生达到目标,即“塑造”,教 师通过奖励每一步的成功以引导学生达到学习目标。 2 2、进行即时奖励,不要进行延缓奖励。、
6、进行即时奖励,不要进行延缓奖励。在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中有一条重要的原理就是, 后果紧跟行为比后果延缓要有效的多。 即时反馈有两个作用: 首先它使行为和后果之间的联 系更为明确,其次它增加了反馈的信息的价值。 3 3、可适当提高奖励频率。、可适当提高奖励频率。因为低年级小学生的认知水平比较低,所以当他们学习新功 课或新技能时还是比较吃力的,在此,为了鼓励学生,教师可以适当提高奖励频率,并尽力 让每一位学生都有机会接收到奖励。 (三(三)定期与不定期奖励相结合定期与不定期奖励相结合,奖励与惩罚相结合。,奖励与惩罚相结合。 因为奖励的实施似无规律,学生并不知道何时将得到奖励,他们对奖励的依赖较弱,并 且偶尔的获奖还使他们体验到一种出乎意料的惊喜。 所以在奖励完全停止后, 他们仍能保持 相当长时间的正确反应。因此,应该有意识地对学生的某些积极行为予以忽略,给学生的积 极行为以部分的间歇性的鼓励。 当然,奖励要与惩罚结合使用,对表现好的学生进行奖励的同时,也要对表现不好的学 生实施惩罚,惩罚力度视情况而定。 (四)采取小组竞赛奖励制度。(四)采取小组竞赛奖励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