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社会调查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社会调查 报告报告 (一)中学生(一)中学生 及其家长对网络的态度和相关行为的情况及其家长对网络的态度和相关行为的情况 1中学生上网率极高,上网时间长,多数家长却从未上过网,大部分教师上网 经验不够丰富 互联网以独特的魅力吸引着广大中学生。调查显示,93.5%93.5%的中学生表示对网 络感兴趣,并有 11.4%11.4%的中学生认为“很长时间不上网是令人难以忍受的” 。周 末和节假日是中学生们上网的高峰时段。 与孩子们相比,家长和教师们则大为 逊色。45.2%45.2%的家长表示不了解网络为何物,没上过网
2、的高达 69.2%69.2%,只有 7.7%7.7% 的家长经常上网。大部分教师的上网时间少、上网经验 明显不足。 2多数中学生对在校上网的条件不满意,家长、教师呼吁改善条件 对于课余时间里在校上网条件表示满意的中学生只有 19.4%19.4%,不满意率达 59.2%。24.9%的中学生在学校里学会了上网技巧,而 38.3%38.3%的中学生则认为学校 并没有把必要的网络技巧教给他们。同时,不少教师对于学校的网络资源现状, 特别是现有资源的利用率表示不满。据教师们反映,校园网络设施和多媒体教学 设备主要用于展示课件与开公开课,而未能充分运用于平时备课和课堂教学,更 不能充分满足学生们在校上网的
3、需求。 3.多数家长既赞成子女上网,又担心子女上网影响学业 对于子女上网,27%27%的家长持赞成的态度,反对的只有 15.9%15.9%,大部分家长则 顺其自然,但近半数的家长表示希望子女将来能从事网络工作。高达九成的家长 认为,网络最大的好处是“能使子女开阔眼界,增长见识,并掌握好电脑技巧” ; 同时,29.5%29.5%的家长还觉得网络能促进子女的学习兴趣, 11%11%的家长认为“网络没 有任何好处和作用” 。 58.5%58.5%的家长表示, 最不能接受的事是孩子上网会浪费时间, 耽误学业。显然多数家长内心十分矛盾:既希望自己的子女能享受网络的好处, 更怕因迷恋网络而荒废学业。此外,
4、令家长们深感焦虑的事还有:浏览淫秽、反 动、暴力信息,产生网恋,痴迷网络游戏等等。 (二)网络环境对中学生的影响(二)网络环境对中学生的影响 1网络环境对中学生的积极影响 (1)中学生使用互联网有助于形成全球意识,强化对国家对民族的责任感。透 过网络的窗口,他们关注“家事、国事、天下事家事、国事、天下事” ,使视野空前开阔起来。全球 意识的增强,适应了中国加入 wto 的新形势,对于中学生们今后走入日趋一体化 的世界,显然是大有好处的。 (2)互联网为中学生学习提供了有利条件,拓宽了他们的视野。网络资源在一 定程度上满足了中学生们进行探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的需要。 (3)中学生使用网络有助于扩
5、大交往的范围,促进青春期心理的健康发展。网 络上,电子邮件、oicq、聊天室、bbs 等把天涯海角、素不相识的人拉到“零距 离” ,在相互咨询、交谈、讨论、倾诉、请教的过程中,极大地满足了中学生们 旺盛的表达欲、表现欲和社交欲。这对于舒解压力,保持青春期的心理健康有一 定的好处。 (4)中学生常上网,激发了对英语和现代科学技术的学习热情。 2网络对中学生的负面影响 (1)网上信息垃圾使中学生深受其害。 (2)中学生迷恋网络对学业产生冲击。 (3)网上聊天引发网恋,调查显示,6.7%的中学生坦言自己有过“网恋网恋”行为 (实际比例会更多) 。网恋中存在许多情感陷阱,中学生往往是受害者。 (4)网
6、络不良文化弱化了中学生的道德意识。 (5)网吧管理问题依然严重,给中学生造成诸多问题。 (三)对策与建议(三)对策与建议 网络环境对中学德育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同时也提供了许多机遇。xx 同志在 中央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指出: “对于信息网络化问题,我们的基本方针是 积极发展,加强管理,趋利避害,为我所用,努力在全球信息网络化的发展中, 占据主动地位。 ”这是我们进行网络德育工作的指导思想。我们建议: 1更新教育观念,推进学校网络德育工作的开展 第一,通过宣传和学习,使全体德育工作者转换观念,统一思想认识,抛弃“网 络有害论” ,消除“网络恐慌症网络恐慌症” ,充分认识到网络德育的重要性和网络在中学生 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第二,重新定位学校德育的目标,把青少年儿童的道德成熟度作为网络德育的首 要目标,着力培养学生正确的道德价值观、判断力和自制力。 第三,重新设计学校德育的内容,在原有德育内容的基础上突出价值观教育,增 强识别评价和选择道德信息的能力;注重道德意志力的训练,使学生的道德认识 与行为实践统一起来;开设网络德育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