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xx 大 学 社 会 实 践 调 查 报 告 论 文 题 目: 对家乡农村农民精神文化生活现状的 调查报告 专 业 班 级 姓名(学号) 实 践 时 间 2010 . 1 . 3 2010 年 2 月 12 日 对家乡农村农民精神文化生活现状的调查对家乡农村农民精神文化生活现状的调查报告报告 一、一、 调查的背景与动机调查的背景与动机 当前,党中央立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高度, 做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部署,提出要培养新型农民,这就对农民的文 化水平以及农村的文化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而在我的家乡,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现状如何呢?对此,我利用寒假返乡时 间,对
2、我家乡几个村庄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进行了调查,希望能对当前社会主义 新农村建设中的文化建设方面起到一点参考和借鉴作用。在我家乡的农村里,农 民的生活情况基本上是相似的,因此这几个村庄是整个地区农村社会的一个缩 影,可以代表家乡农村的整体状况。 时间:2010 年 1 月 3 号至 2010 年 2 月 8 号。 地点: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方式:在村委会干部的协助下,我对自己所在村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查访和统计, 而对附近的几个村庄的调查主要是通过对一些亲戚、 朋友以及他们的家人进行个 别询问来进行。 内容:分别对不同时期(从过去二十年来到现在的变化及一年四季从农忙到
3、农闲 的变化);不同年龄人群(老年人,中年人以及未成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的方 式和内容进行调查。 二、二、 总体状况及分析总体状况及分析 总的来说,近几年来,随着国家对三农问题的重视力度不断加大,农村的文 化建设也在蓬勃地发展和繁荣,农民的文化生活也日益丰富化、多样化。就我调 查的范围和人群来说,农民对当前的情况是基本满意的,但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 视的问题。 1、 按时间来说 从近二十年来农民精神文化生活状况的变化来看, 经历了先慢后快的发展过 程。 从上世纪 80 年代末到 90 年代初, 由于改革开放的逐渐深入以及市场经济的 逐渐形成,农村的整体面貌有了很大改观,但同时由于外来文化的冲击,
4、以及历 史原因所造成的父辈们自身文化素质过低、观念落后,使得他们在受到外来文化 冲击时显得犹豫、盲目以及不适应,农村里传统的文化生活方式如:看大戏、听 说书、扭秧歌、祭祖等逐渐消失,农村文化阵地明显萎缩,文化建设发展缓慢。 从上世纪 90 年代后期到现在,这种情况开始逐渐好转。80 年左右出生的人开始 成为农村家庭的家长,这些人大都受过初中文化教育,思想观念和文化素质都有 了很大提高,他们对各种新鲜事物感兴趣,并且接受很快,于是,一度单调沉闷 的农村文化生活逐渐变得丰富多样,听广播、看电视、打扑克、搓麻将、看电影 等文化娱乐活动得到广泛接受和普及,发展到现在,在我所调查的农村家庭里, 98%都
5、有彩色电视,近 40%的农村家庭安装了有线数字电视,30%左右的家庭购买 了 VCD 或 DVD。在我们乡镇也有许多文化场所,如:音像制品出租、书报刊出租 与零售、网吧等。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得到很大的丰富和改善,农村的精神文化 建设也发展迅速。 2、 按不同人群来说 当前农村文化生活的主体 30 岁到 45 岁之间的成年人, 不管是在村里还是自 己家里,他们主导着文化活动的组织方式和进行的内容,他们的文化生活方式: 54%在家里看电视或者听广播,23%打扑克,10%左右搓麻将,7%下象棋,另外的 6%读书看报或作其他文化活动。 农村未成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整体来看缺乏指导、监督和引导。比如我在调
6、 查邻村的一个网吧时,发现近 80%都是未成年人,而这些未成年的初中生和小学 生几乎全部是在玩电脑游戏或者聊天。 电脑和网络本来是一种现代文明的传播工 具,而如果缺乏来自社会、学校和家庭的管理和指导,使孩子们整日沉迷在游戏 或聊天的虚拟世界里,势必会影响他们的学业,甚至毒害他们的身心健康。 老年人是一个比较容易被忽略的群体, 他们的文化生活相较于其他年龄的人 群显得相对贫乏,我所调查的这些农村里针对老年人的文化活动太少,原因主要 是缺乏组织。建议农村乡镇的相关部门和干部多关注老年人的文化生活,多组织 开展一些例如扭秧歌之类的文化活动,为他们购置一些健身器材,使农村的老人 们老有所养、老有所乐。 三、三、 当前存在的问题当前存在的问题 当前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主流是健康、向上的,但也存在着一些令人担忧的 问题,主要是: 1、 赌博风的抬头 在我这次调查的几个村庄里,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