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对流浪未成年人救助状况的调研报告对流浪未成年人救助状况的调研报告 【序言】【序言】 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工作是未成年人权益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构建社会主义 和谐社会、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是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重要方面。当前,加强 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刻不容缓。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设施作为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工 作的重要载体和基础平台,直接决定着救助保护工作的容量、内容和水平,加强流浪未成年 人救助保护设施的建设,十分重要和迫切。为此,我们对目前流浪未成年人救助状况进行了 调研,希望能够为完善并加强流浪未成年人救助制度建设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调研目的】【调研目的】 通过对流浪
2、未成年人救助相关机构、组织的调查和访谈,了解流浪未成年人救助现状、 运行情况、有效性、主要存在问题等,结合流浪未成年人救助相关的法律法规,对所存在问 题提出有效建议,以期进一步改善我国流浪未成年人救助工作。 【相关背景】【相关背景】 我国流浪未成年人人数增多,处境不容乐观。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迅速发展, 人民生活明显改善,社会管理水平也不断提高,社会救助制度日渐完善,实现了收容遣送向 救助管理的制度转变,在保障公民基本生活权益和维护社会稳定方面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 用。但与此同时,伴随我国经济转轨和社会转型,区域间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社会保障机 制不健全、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等问题逐步凸现,
3、对家庭稳定和未成年人成长产生了深刻的影 响,未成年人外出流浪的现象不断发生。 流浪未成年人生存环境恶劣,身心健康状况令人担忧,有可能成为不法分子或组织的侵 害对象和牟利工具,甚至遭受骇人听闻的摧残和虐待。由于无法得到安全的生活环境、可靠 的生存保障和正确的教育管束,不少流浪未成年人或主动、或被迫地以违法犯罪的方式获取 钱财和其他物质利益,甚至逐步形成仇视社会、是非不分的扭曲人格。给城市社会治安带来 严重影响,潜藏着危害社会稳定甚至危害民族团结的危险因素。 目前我国流浪未成年人数量在 100150 万人左右,据调查,80%的流浪未成年人曾犯有 盗窃、抢夺、抢劫等违法行为,45%常年以违法犯罪所得
4、作为主要生活来源。其中 74.4%是 在流浪两个月之内开始作案的。1 当前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工作基础过于薄弱,尚未形成有效覆盖的救助体系,救助保 护能力因设施数量少、规模小、功能单一而受到极大限制,大量长期滞留街头的流浪未成年 人生存权益得不到保障。 截至 2005 年底, 全国共有 130 个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机构, 仅占地级以上城市的 39%, 其中 128 家都附设在救助管理站内, 基本设施条件较差; 全国共有流浪未成年人救助床位 5000 余张,每年能够为 11.4 万人次的流浪未成年人提供不超过 16 天的简单吃住服务,仅占需救 助人数的十分之一;现有救助管理站 90%以上远离城市中心(流浪未成年人习惯活动地点) , 75.3%因缺乏交通工具而无力开展流动救助和街头服务工作,救助保护工作仅局限于机构内, 无法及时发现和救助流浪未成年人;69.2%的机构仅有住宿床位,缺乏独立的生活空间和活动 场地,无法开展心理辅导、行为矫治、教育培训等工作,直接造成相当一部分流浪未成年人 心理创伤无从医治、安全健康难以保证、行为偏差无从矫治等问题。2 【调研总体情况】【调研总体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