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暑期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新新 型型 农农 村村 养养 老老 制制 度度 调调 研研 报报 告告 新型农村养老制度调研报告 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中央提出在“有条件的 地方,探索建立农村养老、医疗保险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这标志着在经历了 十多年的试点、探索之后,建设农村社会保障体系被正式提上日程。 有资料显示,我国60岁以上人 口已达到1.34亿,超过总人口的 10%,其中65岁以上人口1.1亿,占 总人口的8.5%。 全国70%以上的老龄 人口分布在农村地区,农村老龄化 问题突出。农村老年人的生活缺乏 可靠保障, 家庭养老功能
2、日益弱化, 空巢家庭增多,传统的土地保障功 能面临严峻挑战。 一、当前我国农村养老的基本方式 随着社会的变迁、经济的发展,我国农村养老已不再是单一的家庭养老,而 是以家庭养老为主,其它养老方式并存的格局。 家庭养老:这是当前我国农村最普遍的养老方式,也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 体现。农村家庭养老之所以如此重要,其原因在于:第一,我国农村老年社会保 障体系尚不完善。由于农村地区间发展差异大,经济发展不平衡,短时间内不可 能在全农村范围内建立、推广养老保险制度,这决定了家庭养老会在相当长时间 内成为农村养老的基本方式;第二,农村家庭服务业不发达。即使部分老人拥有 数目可观的养老金,但由于疾病缠身、自理
3、能力较差,他们仍然难以安度晚年; 第三,传统的思想文化观念对农村老人生活习惯的感染和影响。 “子孙满堂”的 天伦之乐仍是他们所渴求、向往的,且随着年岁的增加,农村老人抵御生活风险 的能力越来越有限,对家庭人员的物质、精神依赖亦会增加。 集体养老: 是由集体经济组织对年老多病、 无依无靠的老人进行赡养的制度。 目前我国农村集体养老的形式主要有“五保制度”和“养老院制度” 。集体养老 作为由家庭养老向社会化养老过渡的一种形式, 是以集体为单位对老人进行集中 供养的养老方式。 尽管集体养老在历史上发挥了不小的作用,但现在看来,其作用仍然有限。 第一,养老对象过窄,集体养老的范围事实上就是对五保户的供
4、养。然而,五保 户的供养条件非常苛刻,对于只有女儿的老人一般不予“五保”;第二,没有敬 老院的农村地区主要由村组负责对“五保户”实行分散供养。集体养老保障也仅 仅停留在维持其温饱;第三,对集体养老认识明显不足。在农村地区,许多符合 条件的农民不愿享受“五保户”待遇,只要尚有一点点劳动能力,或者有亲人可 以依靠,谁也不愿享受“五保户”的供养。 储蓄养老:是一种最典型的自我养老方式,即老年人依靠日积月累、勤俭节 约的积蓄养老,但这种养老方式在农村越来越缺少实用价值。农民从农业生产中 获得的收入有限,尽管辛苦劳作和省吃俭用,但盖房、子女教育、医疗等各项开 支却很大。到了晚年,其积蓄难以保障养老的基本需求。 二、人口老龄化对传统农村养老模式的挑战 由于城乡二元结构特征明显,城乡发展差距大,绝大部分农村地区尚未建立 完善的社会养老保障制度,长期以来,农村养老保障主要依赖于家庭养老。日趋 严重的农村老龄化问题,必将对农村老年人口养老问题提出严峻挑战。 1.农村老年人口的增加,加大了农村养老的压力。 2.老年人口的高龄化降低了老年人的自我养老能力。农村老年人口受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