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I 目录 摘摘 要要 1 Abstract. 2 1 设计总说明设计总说明 3 1.1 工程概况. 3 2 40m简支梁简支梁 T梁上部结构计算梁上部结构计算 . 6 2.1 设计资料及构造布置. 6 2.1.1 技术资料 6 2.1.2 结构形式 6 2.1.3 主要材料 6 2.1.4 上部结构说明书 7 2.2 横截面布置及横隔梁设置. 9 2.2.1 主梁间距与主梁片数 9 2.2.2 主梁跨中截面主要尺寸拟定 9 2.2.3 横隔梁的设置 12 2.3 恒载内力计算. 13 2.3.1 一期永久作用 13 2.3.2 二期永久作用 13 2.4 活载内力计算(G-M 法) 15 2
2、.4.1 计算几何特性 15 2.4.2 计算荷载横向分布影响线坐标. 16 2.4.3 计算各梁的荷载横向分布系数. 17 2.4.4 计算活载内力 20 2.5 预应力钢束的估算及其布置. 25 2.5.1 预应力钢筋数估算 25 2.5.2 钢束布置 26 2.6 截面几何特性计算. 31 2.6.1 主梁混凝土浇筑,预应力筋束张拉(阶段一) 31 2.6.2 灌浆封锚,湿接缝连接段(阶段二) 31 2.6.3 三期恒载及活载作用(阶段三) 31 2.6.4 各阶段截面几何特性计算 31 2.7 截面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计算. 33 2.7.1 跨中截面正截面承载力计算 33 2.7.2 斜
3、截面抗剪承载力计算 34 2.8 预应力损失计算. 35 2.8.1 摩阻损失 1l 35 2.8.2 锚具变形、钢丝回缩引起的应力损失 2l 36 2.8.3 分批张拉损失 4l 38 2.8.4 钢筋应力松弛损失 5l 39 2.8.5 混凝土收缩、徐变损失 L6 39 2.9 应力验算. 42 2.9.1 短暂状况的正应力验算 42 2.9.2 持久状况的正应力验算 43 II 2.9.3 持久状况下的混凝土主应力验算 44 2.9.4 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构件 46 2.10 主梁变形(挠度)计算. 48 2.10.1 荷载短期效应作用下主梁挠度验算 48 2.11 锚固区局部承压计算 .
4、 51 2.11.1 局部受压区尺寸 51 2.11.2 局部抗压承载力计算 52 2.12 行车道板计算. 53 2.12.1 恒载及其内力 54 2.12.2 车辆荷载产生的内力 54 2.12.3 荷载组合 55 2.12.4 行车道板的配筋 55 2.12.5 截面抗剪验算 56 3 5 50m连续梁的计算连续梁的计算 . 57 3.1 概述. 57 3.1.1 技术指标 57 3.1.2 主要材料 58 3.1.3 施工顺序 59 3.2 桥梁主跨结构计算. 60 3.2.1 结构离散原则 60 33 预应力钢束的估算和布置 66 3.3.1 力筋计算 67 3.3.2 预应力束的布置 73 3.4 结构验算. 75 3.4.1 施工阶段验算 75 3.4.2 正常使用极限状态应力验算 85 3.2.3 承载能力极限状态正截面强度验算 91 3.4.4 钢束引伸量及钢束长 94 3.4.5 计算结论总结 95 4 施工组织设计施工组织设计 96 4.1 工程概况. 96 4.2 总体施工方案. 96 4.3 施工方法. 96 4.3.1 桩基础施工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