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目录目录 1. 零件的工艺性分析 2 1.1 拨叉的用途 2 1.2 确定各加工表面 2 1.3 拨叉的技术要求 . 2 1.4 毛坯的选择 2 2 加工工艺规程设计 3 2.1 选择毛坯 . 3 2.2 确定毛坯尺寸公差和机械加工余量 . 3 2.2.1 公差等级 . 3 2.2.2 零件表面粗糙度 3 2.2.3 机械加工余量 3 2.3 绘制铸件毛坯简图 3 3 拟定拨叉工艺路线 . 4 3.1 定位基准的选择 . 4 3.2 表面加工方法的选择 4 3.3 工序顺序的安排 4 3.4 工序的集中与发散 . 4 3.5 制定工艺路线 5 4 机械加工余量、工序尺寸及毛坯尺寸的确定 6 1
2、、后端面加工余量 . 6 2、花键底孔加工余量 . 6 3、18H11 底槽的加工余量 . 7 4、上端面的加工余量 . 7 5 确定切削用量及基本工时 7 6 夹具的设计 . 14 6.1 问题的提出 14 6.2 夹具设计 . 15 6.2.1 定位基准的选择 . 15 6.2.2.夹紧机构 . 15 6.2.3 对刀装置 16 6.2.4 夹具与机床连接元件 16 6.2.5 使用说明 16 6.2.6. 结构特点 16 7 总结 17 8 参考文献 . 17 1. 零件的工艺性分析 1.1 拨叉的用途 题目所给的零件是 CA6140 车 床的拨叉。它位于车床变速机构 中,主要起换档,
3、使主轴回转运 动按照工作者的要求工作,获得 所需的速度和扭矩的作用。 1.2 确定各加工表面 CA6140 拔叉(型号:831003)共有 3 组加工表面: 、 零件两端面,由于后端面要求的加工精度高,可以先以后端面为粗基准 加工前端面,再以前端面为精基准加工后端面; 、 以花键中心线为基准的加工面:25H7 的六齿方花键孔、22H12 的花 键底孔、两端的 2X150 倒角和距花键中心线为 22mm的上顶面; 、 以工件后端面为基准的加工面:18H11mm 的槽、上顶面的 2-M8 通孔和 5 锥孔。 1.3 拨叉的技术要求 1.4 毛坯的选择 拨叉 C 毛坯选择金属行浇铸,因为生产率很高,
4、所以可以免去每次造型。单边 余量一般在 ,结构细密,能承受较大的压力,占用生产的面积较小。因其年产 量是 5000 件,查机械加工工艺手册表 2.1-3,生产类型为中批量生产。 2 加工工艺规程设计 2.1 选择毛坯 零件的材料为 HT200,灰铸铁生产工艺简单,铸造性能优良,考虑到零件需加工 表面少,精度要求不高,有强肋,且工作条件不差,既无交变载荷,又属于间歇 工作,故选用金属型铸件,以满足不加工表面的粗糙度要求及生产要求。 零件形状简单,因此毛形状需要与零件的形状尽量接近,又因内花键较小,因此 不可直接铸出。 2.2 确定毛坯尺寸公差和机械加工余量 2.2.1 公差等级 由拨叉的功用和技术要求,确定该零件的公差等级为 IT10。 2.2.2 铸件重量 已知机械加工后波插件的重量为 0.84kg, 由此可初步估计机械加工前铸件毛坯的 重量为 1kg。 2.2.2 零件表面粗糙度 由零件图可知,该拨叉各加工表面的粗糙度 Ra 均大于等于 1.6um 2.2.3 机械加工余量 由铸件铸造类型为金属型铸造,因此加工余量等级选为 F。 2.3 绘制铸件毛坯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