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机械原理机械原理 课程设计说明书课程设计说明书 设计题目:齿轮传动设计设计题目:齿轮传动设计 学学 院:院: 专专 业:业: 班班 级:级: 学学 号号: : 设设 计计 者:者: 指导教师:指导教师: 2014.01.132014.01.13 课程设计说明书课程设计说明书 一一 设计题目设计题目:齿轮传动设计 设计条件和要求:在下图所示的齿轮变速箱中,两轴中心距为 80mm,各轮齿数为 z1=35,z2=45,z3= 24,z4=,55,z5=19, z6=59, 模数均为m=2mm,试确定z1-z2,z3-z4和z5-z6各对齿轮的传动类型, 并设计这三对齿轮传动。 二二 全部原始数据:
2、全部原始数据: z1=35,z2=45,z3= 24,z4=,55,z5=19, z6=59, m=2mm,a=80 mm 三三 设计方法及原理设计方法及原理: 按照一对齿轮变为因数之和(x1+x2)的不同, 齿轮传动可分为下 列三种类型。 1 零传动(零传动(x x1 1+x+x2 2=0=0) 标准齿轮传动。x1=x2=0,应有如下关系式,即 1 z min z,z2 min z,=,a=a,y=0, =0 特点:设计简单,便于互换。 高度变为齿轮传动。x1=-x2,一般小齿轮采用正变位,大齿轮采 用负变,并应有如下关系 x= * a h(zmin-z1)/ zmin,x= * a h(z
3、min-z2)/ zmin z1+z2=2zmin, =,a=a,y=0, =0 特点:可能设计出 z00) ,aa, y=0, =0 特点:可以减小齿轮机构的尺寸,因为两轮齿数不收 z1+ z22 zmin的限制;可以减轻轮齿的磨损程度,由于啮合角增大和吃 定的降低,使得实际啮合线段更加远离极限啮合点;可以配凑 中心距; 可以提高两轮的承受能力; 互换性差, 须成对设计, 制造和使用;重合度略有降低。 3 3 负传动(负传动(x x1 1+x+x2 20 0) z1+z22zmin, ,aa,y0, 0.4m,则应在 Sa1=0.4m 曲线的 左上方选取1值 (4)过度曲线不发生干涉限制曲线
4、:曲线和是保证齿轮 1 不发生过渡曲线 干涉的限制线,和是保证齿轮 2 不发生过渡曲线进一步干涉的曲线。变位因 数要在这四条曲线所围成的区域内选取, 才能保证该对齿轮传动不会发生过渡曲 线干涉。 (5)等滑动磨损曲线:曲线= 表示两齿轮材质相同时,它们的齿根部 分的磨损相等。 (6)节点位于一对啮合区或双齿啮合区限制曲线:曲线1=0.0 表示节点正好位 于图 8-15 中靠近 B1点的 C 点位置上,C 为一对轮齿啮合区和双齿啮合区的分界 点;曲线=0.6 表示节点位于靠近 B1点的双齿啮合区内,于 C 点相距 0.6m;曲 线2=0.0 表示节点正好位于另一单齿于双齿啮合区的分界点 D;2=0.6m 的曲 线表示节点位于 B2靠近点的双齿啮合区内离 D 点距离为 0.6m。而在曲线=0.0 与=0.0 之间的区域内选择变位因数,则节点位于单齿啮合区内。 (7)两轮齿根等弯曲疲劳强度曲线:点画线 a 是两轮材料相同,小齿轮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