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目目 录录 第一章 矿井概述及井田地质特征 1 第一节 矿井概述. 1 第二节 井田地质特征 2 第三节 煤层的埋藏特征 6 第二章 井田境界和储量 8 第一节 井田境界. 8 第二节 地质储量的计算 9 第三节 可采储量的计算 . 10 第三章 矿井工作制度、设计生产能力 . 10 第一节 矿井工作制度 . 10 第二节 矿井设计生产能力的确定及服务年限 . 10 第四章 井田开拓 . 12 第一节 井田开拓方式的确定 . 12 第二节 达到设计生产能力时工作面的配备 . 15 第五章 矿井基本巷道及建井计划 . 16 第一节 井筒、石门与大巷 . 16 第二节 井底车场 17 第三节 建
2、井工作计划 . 17 第六章 采煤方法 . 19 第一节 采煤方法的选择及依据 . 19 第二节 确定采(盘)区巷道布置和要素 . 21 第三节 回采工艺与劳动组织 . 22 第七章 井下运输 . 26 第一节 运输系统和运输方式的确定 . 26 第二节 运输设备的选择和计算 . 26 第三节 运输设备选型和设计计算 . 27 第八章 矿井主要设备 . 29 第九章 通风与安全 . 33 第一节 风量计算 33 第二节 矿井通风系统和风量分配 . 37 第三节 计算负压等积孔 . 38 第四节 选取扇风机 . 39 第五节 灾害预防及安全装备 . 40 第十章 矿井基本技术经济指标 . 52
3、第一节 矿井劳动定员 . 52 第二节 矿井技术经济指标 . 53 参考文献 . 55 致 谢 . 56 前 言 . 57 第一章 矿井概述及井田地质特征 第一节 矿井概述 一、地理位置及交通条件 (一)交通条件 XXX 位于 XX 省 XX 市西北部的 XX 村之西,距 XX 市约 25km,井 田走向长一般为 5.2km,倾斜宽 5.0km,面积约 29.23 km 2,是沁水 煤田樊庄勘探区的一部分。 井田东有 XX 线铁路和 X 煤矿铁路专用线,西有侯月线铁路,东 南部有岳南、XX 煤矿铁路专用线。本矿在建的铁路专用线在 XX 市 XX 集团 XX 煤矿铁路装车站接轨, 经 XX 煤矿
4、铁路专用线可至 XX 线北 板桥车站,矿井铁路专用线长 3.867km,距北板桥车站约 16km,交通 堪称方便。 (二)地理位置 井田处于太行山南段、丹河与沁河的分水岭,属构造剥蚀中低 山区。区内沟谷发育,地形切割破碎,地形坡度多为 2030 0。地势 中部高,东、西低。海拔高度在+9001250m 之间,相对高差 200 300m,最低为井田东部的长河河谷,标高+850m,最高为井田中部的 皇岭,标高+1303.64m。 井田内河流属黄河流域沁河水系,主要河流有长河及其小支流。 长河发 源于下 村乡上 河掌 附近, 流至 西龙后 注入 沁河, 其流速 为 0.250.45ms,流量为 0.
5、030.199m 3/s。 二、矿区内的工农业生产建设概况 矿区工业企业有采矿、炼铁、电力、化肥、石料、棉纺、小型 机械制造等,但主要以煤炭生产企业为主。 三、矿区电力供应基本情况 矿井电源设 35kV 双回路供电系统,两回路均引自 XXX 市下村 110kV 变电站不同的母线段。工业场地建 35kV 变电所,供矿井和选煤 厂等用电。 四、矿区的水文简况 本区地表水和浅层地下水均受大气降水影响较大,季节性较强, 且水质容易污染,均不宜做为矿井的永久水源。矿井永久水源取自 中奥陶统灰岩岩溶裂隙水,水源地选择在工业广场东侧、长河西岸, 该地段奥灰水水量丰富、水质优良,单井出水量 1000m 3/d
6、 以上。 五、矿区的地形与气象 本区属大陆性气候, 四季分明, 昼夜温差大。 年平均气温 10.1, 极端气温最高 36.6,最低-15.7,无霜期 175d。年最大降雨量 1010mm,最低 389mm,平均 627mm。年蒸发量 1730mm,气候干燥。年 平均相对湿度 63%。最大冻土带深度 0.42m。结冰与降雪期为 11 月 至次年 3 月底。风向冬季多西北风,春夏季多南风,最大风力 67 级,一般为 34 级。 根据 XX 省抗震办公室 2011 年 6 月颁发的XX 省工程抗震防烈 度图 ,本区处于度区范围。 第二节 井田地质特征 一、地层 1、中奥陶统峰峰组(Q2f):为煤系地层的基盘,厚 60140m, 一般厚 100m。由灰深灰色中厚层石灰岩、泥质灰岩、泥灰岩、角 砾状灰岩和白云质灰岩组成。 2、中石炭统本溪组(C2b) :厚 07.38m,一般厚不足 3m。岩性 主要为灰浅灰色富含鲕粒的铝质泥岩,不显层理;底部常含菱铁 矿、黄铁矿细粒团块和结核(山西武铁矿) 。 3、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