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毕业论文:家园合作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 当今世界,新科技革命迅猛发展,社会竞争日益激烈,社会在不断的 进步,对国民的文化素质要求也在提高,因此对于教育的要求也在提 高。但是,作为教育不仅是单方幼儿园的责任,同时也需要家庭的支 持与配合。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过: “幼儿园教育是一种 复杂的事情,不是家庭一方面可以单独胜任的,也不是幼儿园一方面 能单独胜任的, 必定要两方面共同使用才能得到充分的功效。 ” 新 纲 要也明确指出: “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 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 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 ”在与家长的接触当中发现,现在
2、有的家长 还没有正确的认识到自己在教育中的正确位置, 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 还存在着一些困惑和不适宜孩子健康成长的教育行为偏差, 为了能让 孩子接受到更新、更好的教育,使他们养成良好行为习惯,为他们能 够成为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人才奠定更良好的基础,我们开展了 “家 园合作共同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研究。 一、实现家园相互配合,同步教育 幼儿园家长工作的目的是:实现家园相互配合,同步教育,促进幼儿 素质的提高。这也是幼儿园家长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 所谓“家园 配合,同步教育”主要是向家长宣传科学保育、教育幼儿的知识,帮 助家长提高家教水平, 这是家长工作很重要的一项内容。 向家长宣传 科学保育、
3、教育幼儿的知识, 帮助家长提高教养孩子的水平是为了家 长更好地教育孩子,是为了使家园能配合一致地进行教育,促进孩子 的发展。我们多次利用家长会、个别谈话、家访、专家介绍等形式宣 传良好的行为习惯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 家长园地上每周一篇有关文 章,为家长提供了行动指南。它在幼儿礼仪交往,自理能力等方面提 出了具体的要求。家长对照这些要求去做, 就能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 习惯。幼儿园开展家长会、宣传栏、是完全必要的,但光做这些工作 还是不够的,还需要搞好家园间的经常联系与沟通,需要深入细致、 个别化的家长工作,方能实现家园相互配合、同步教育,以促进幼儿 素质的提高。 1 家园沟通的意识 幼儿在家庭和
4、幼儿园之间存在着行为习惯方面的脱节现象, 幼儿园老 师感觉孩子较听话, 能积极地做事情; 而在家里, 家长反映孩子任性、 依赖性强。在幼儿园里已养成的良好的行为习惯到了家里被淡化,甚 至被废止。例如:在幼儿园里小朋友坚持每天独立地进餐,不挑食, 在家里, 一家人围着孩子转, 你逗乐、我喂饭, 孩子成了“小皇帝” 。 幼儿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仅在幼儿园里培养是远远不够的,在家庭 也应严格要求, 这需要家庭与幼儿园的合力,幼儿园与家庭是一车两 轮,必须同步调,同方向。一方面,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坚持 不懈地培养幼儿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使在幼儿园形成的行为习惯在 家里得以巩固和发展。 另一方面
5、幼儿园也要多向家长宣传科学的教育 方法,提高家长的参与性,采用多种方法,家园合力,培养幼儿形成 良好的行为习惯。 只有幼儿园与家庭建立密切联系,经常相互沟通情况,才能达到 一致教育幼儿的目的。 幼儿园教师和家长应经常将幼儿在园、在家的 情况相互交流,共同研究配合教育的方法,相互反馈教育效果,只有 这样才能取得共识,达到同步教育,促进幼儿发展的目的。实现幼儿 园与家庭的相互沟通并不是件很容易的事, 需要双方做出努力, 其中 幼儿园应起主导作用, 因为幼儿园是专门的教养机构。幼儿教师应主 动创造条件,排除家长的种种顾虑,打通沟通渠道,为促进幼儿的身 心健康发展而共同努力。 2帮助家长提高对“培养良
6、好行为习惯”的认识。 什么是习惯呢?就是人们在不断地重复中逐渐巩固下来的、 在一定情 境中会下意识地出现的某种行为。行为习惯包括人在学习、生活、道 德实践中无意识地自然出现的行为方式。习惯的养成,是在条件反射 基础上建立动力定型的过程。 这一过程, 需要通过不断的学习来实现。 幼儿年龄越小,肌体可塑性越大,越容易建立动力定型。因此,使幼 儿开始进入规律的生活,并注重提早对他们进行各种良好行为。 习惯 的培养是非常必要的。正如陈鹤琴先生所言: “幼稚时期对儿童一生 非常重要,所以幼稚教育是儿童的基本教育,儿童在这个时期关于习 惯、知识、言语、思想各方面都打了很深的根基。倘若在这个时期, 根基稍梢不稳,将来要想建造健全的人格,也就不可能了。 ”而当 1 岁半3 岁的孩子自信心萌芽时,对家人的帮助表示拒绝,要“我自 己” ,许多家长都会以“你太小,不行! ”的理由,和包办代替的 行为所扼制。为引导家长实施全面发展的教育,给孩子自信,并克服 对孩子过度保护,作为教师,我们首先要帮助家长提高对“培养良好 行为习惯”的认识。 二、帮助家长提高科学育儿的水平 幼儿园采取多种有效方式向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