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分类号 编号 毕 业 论 文 浅析博客的影响及其传播模式和特点 申请学位: 系 别: 专 业: 班 级: 姓 名: 学 号: 指导老师: 2012 年 5 月 24 日 摘 要:博客自传入中国以来得到迅猛发展,在信息传播的过程中也有着不可 比拟的作用及影响,同时也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思想、行为方式,给社会文化带来颠覆 性的变化。这既有技术上的原因,也与博客的传播模式和特点密不可分。从传播学的角 度提出博客的简单传播模式,对博客的传播过程做简洁直观的描述,从而进一步分析博 客的传播特点。阐明在网络世界里,博客正扮演更多的角色,成为新闻传播学领域里, 尤其是是网络新闻传播界不可忽视的重要课题。 关键
2、词:博客 影响 传播模式 传播特点 目 录 一、博客的出现一、博客的出现 . 1 二、博客的影响二、博客的影响 . 1 (一)博客对传统媒体的影响 . 1 (二)博客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 3 三、博客的传播模式和传播特点三、博客的传播模式和传播特点 4 (一)博客的传播模式. 5 (二)博客的传播特点. 6 20 世纪以来,人们生活在信息的海洋里,很难设想哪天能够不读报、不听广播、不 看电视、不打电话。但自从 90 年代人类全面进入网络时代以来,情况有所改变,人们 越来越多地依靠网络获取信息。互联网具有改变世界的强大力量,越来越为各种事实所 证实。目前最流行的博客就是最近的一个事实。 自出现以
3、来,博客对社会文化产生了深刻影响,对传统媒体形成了“颠覆性”冲击; 已经成为舆论活动的有效工具,引领着网络新时代的到来。从传播学角度看,博客具有 传播主体的普遍化、传播模式的革命性变革、受众决定传播内容等特点。海量信息,链 接无极限, “未经编辑”的声音等特性,既是博客成功的关键,也成为制约其发展的因 素 。 一、博客的出现 博客(blog),这个由“网络日志” (weblog)派生出来的词,是网络上继 BBS、ICQ、 E-MAILL 之后,兴起的第四种信息交流方式,却产生以后来发展迅速。 一个博客就是一个网页,它通常由简短而经常更新的文章所构成;这些张贴的文章 都安日期排列,其内容可以十分
4、丰富,包括对其他网站的超链接和评论,有关集体、个 人的新闻到日记、图片、诗歌、散文、小说等等。 博客最早的功能很简单,是“网虫”们记录和存放自己在畅游网络时的一些下载资 料、个人体会及感情看法的地方。后来自然成为“网虫”们展示个性、发表个人言论的 场所。 2002 博客开始进入中国,并迅速发展,但大都是业绩平平,很多网民于博客也是了 解甚少。2004 年的木子美事件,才让民众了解到了博客,认识到了博客强大的社会影响 力,并且开始大量运用博客。随后,国内各大门户网站,如新浪,搜狐,原本并不看好 博客业务,也在那时加入博客阵营,开始进入博客的“战国时代” 。 直到今天,博客的概念还没有一个公认的权
5、威表述,而博客的内涵却在不断地发生 着变化。美国学者休休伊特在博客信息革命最前沿的定位一书中写道: “不 管是政界、商界、娱乐圈还是普通民众,无一例外的把博客当成了一个窗口。如今全世 界已经燃起熊熊的博客之火,千万点击率似乎已经成了一个基数。博客已然掀起一场信 息化的革命。 ” 二、博客的影响 (一)博客对传统媒体的影响 1.对传统媒体的“颠覆性”冲击 王泸生:“博客”对社会文化及其传播模式的影响,广东教育学院报,2006 年第 26 卷第 4 期 首先,博客做到了传统媒体无法或者说很难做到的事情。 在博客一书中,休伊特记录了几件曾轰动全美甚至全球的“博客大事记” 。 2002 年 12 月
6、5 日,美国参议院多数党领袖、共和党参议员特伦特洛特在某个典 礼上发言: “对于我所在的洲,我要说的是:在斯托姆瑟蒙德竞选总统时,我投了赞 成票。我为此感到骄傲。如果其他洲也能够服从我们的领导,这些年来我们也不会出现 这些问题。 ”要知道,当年瑟蒙德是代表洲权民主党参加总统竞选的,而该党的宣言是; “华盛顿所有的法律和军队的刺刀都不能让黑人进入我们的家园、我们的学校和我们的 教堂。 ” 在场的嘉宾和媒体人士,把洛特的言语当成了一种恭维和赞美,而没有去深究其含 义。然而触觉敏锐的博客没有错过这个消息,他们对洛特发动了猛烈地攻击,坚持要洛 特下课。尽管洛特一再为自己的言行辩解,表示是自己措辞不当。而博客们通过列举洛 特一直以来的言论,发现这根本不是措辞不当的问题。洛特的众多言论表示他一直都是 一名种族主义者。而他的“口误说”无非是深化了他的“顽固” 。迫于博客的口诛笔伐, 洛特宣布辞职。 至此,对洛特一战,博客宣告了胜利。 在此事例,休伊特引入了一个新的概念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