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毕设资料网! | 帮助中心 毕设资料交流与分享平台
毕设资料网
全部分类
  • 毕业设计>
  • 毕业论文>
  • 外文翻译>
  • 课程设计>
  • 实习报告>
  • 相关资料>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毕设资料网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民事赔偿毕业论文

    • 资源ID:1428324       资源大小:38KB        全文页数:7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0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民事赔偿毕业论文

    1、 毕毕 业业 论论 文文 题目: 民事赔偿与量刑之间的关系 姓姓 名名 学学 号号 学习形式学习形式 层层 次次 专专 业业 指导教师指导教师 教学单位教学单位 2012 年 07 月 毕 业 论 文 指 导 教 师 评 语 毕业论文初评成绩: 是否同意答辩: 毕业论文指导教师签名: 20 年 月 日 毕业 论文 领导 小组 意见 经毕业论文领导小组复议,将本毕业论文最终成绩评定 为: 。 毕业论文领导小组组长签字: 20 年 月 日 继续 教育 学院 意见 盖 章: 20 年 月 日 民事赔偿与量刑之间的关系 论文摘要:在刑事司法实践中,民事赔偿与量刑之间的关系一直饱受争议。在各地人民 法院

    2、对于刑事案件中被告人一方进行积极赔偿往往予以从轻乃至减轻处罚已成通例的 情况下,怎样正确处理民事赔偿对刑事审判的影响并以此统一司法实践,就成了当务之 急。本文试将其中涉及的几个具体问题进行一番探讨。 关键词关键词:民事赔偿民事赔偿 赔偿限额赔偿限额 民事量刑民事量刑 民事赔偿与量刑之间的关系 一、问题的提出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刑事附带民事诉讼范围问题的规定第 4 条规定: “被告人已 经赔偿被害人物质损失的,人民法院可以作为量刑情节予以考虑。 ”从中可以看出,在 刑事审判中,民事赔偿是一种酌定量刑情节。虽然酌定量刑情节不是法律明文规定的情 节,但对于量刑仍起着重要的作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

    3、61 条规定: “对于犯罪 分子决定刑罚的时候, 应当根据犯罪的事实、 犯罪的性质、 情节和对于社会的危害程度, 依照本法的有关规定判处。 ”最高人民法院原院长肖扬也曾强调指出,“积极赔偿反映了 被告人弥补犯罪损失、真诚悔罪的心态,如果取得被害人的谅解,从轻处罚有助于减少社 会对抗,促进社会和谐。 ”可见,如果犯罪分子在犯罪后能够积极赔偿被害一方的损失, 并能够得到被害人一方谅解的话,那他“对于社会的危害程度”无疑会大大降低,法官 以此对被告人作出从轻或者减轻处罚的判决也是有法可循。可是,虽然法律已经明确赋 予了民事赔偿作为酌定量刑情节的法律地位,但具体如何“作为量刑情节予以考虑”却 没有规定

    4、。在什么情况下可以对被告人从轻或者减轻处罚?是适用从轻处罚还是减轻处 罚?所有这些都由法官来决定,没有一个统一的规范标准。因此,笔者拟分析几个司法 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以期能对司法实践有所裨益。 二、具体问题分析 (一)赔偿是否可附条件 刑事案件中的审判员经常会遭遇这样的窘境:被告人或者被告人家属愿意赔偿被害 人的损失,但前提是法官必须答应对被告人判处缓刑或者减轻处罚,否则一文不赔。这 里暂且不论这种要求合理与否,真正让法官头疼的是,如果法官对此类要求置若罔闻, 严格依照法律作出判决的话,那么很可能产生的后果是:判决成为一纸空文,被害人无 法通过司法途径获得补偿。当然,产生这种结果的原因是多种多

    5、样的,有些是因为一些 被告人没有赔偿能力,需要通过被告人家属出钱赔偿,而被告人家属便以自己没有赔偿 的法定义务为由和法官谈条件,只有当法官同意给被告人减刑或者判处缓刑时才肯拿钱 出来。但也有一部分被告人为了获得减刑或者缓刑,故意转移或者隐瞒财产,以赔偿来 要挟法官,如果同意判处减刑或者缓刑就赔偿,否则就是“要钱没有,要命一条” 。 笔者以为,民事赔偿作为刑事审判中的酌定量刑情节,只能适用于社会影响不是特 别恶劣、 被告人主观恶性较小、 人身危险性不大的刑事案件。 如果被告人犯罪情节恶劣、 主观恶性深、依照法律规定是不能适用缓刑的,即使被告人或者被告人家属允诺可以全 部赔偿被害人损失,也不能对其

    6、减轻处罚或者判处缓刑。同时,也应当逐步建立起刑事 案件中的财产保全制度,让刑事案件中的被害人能够在处理刑事案件的任何一个阶段 中,一旦发现被告人有转移或者隐匿自己财产的行为或者可能时,就可以向公安、检察 院、法院等机关提出财产保全的申请,为日后的刑事判决执行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二)赔偿可否“一厢情愿” 刑事案件中的赔偿虽然是一种能够影响量刑的赔偿,但其实质仍是一种民事赔偿。 所谓“民事赔偿” ,是指平等主体间的一种民事法律行为,提供赔偿与接受赔偿的双方 必须达成合意,方能产生民事法律效果,即刑事案件中的赔偿也应当是双向的。如果被 告人或者被告人家属非常愿意赔偿被害人一方的损失,但是被害人一方却“不领情” , 不愿接受被告人或者被告人家属提供的赔偿,并且明确表示不谅解的话,那么被告人一 方的这种赔偿意愿就无法实现。


    注意事项

    本文(民事赔偿毕业论文)为本站会员(毕****文)主动上传,毕设资料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联系网站客服QQ:540560583,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本站所有资料均属于原创者所有,仅提供参考和学习交流之用,请勿用做其他用途,转载必究!如有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站,一经查实我们会立即删除相关内容!
    copyright@ 2008-2025 毕设资料网所有
    联系QQ:540560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