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森林资源的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1 目录 1、 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提出及其涵义 2 2、 林业的定义及目前我国林业的发展状况 2 3、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含义及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3 3、1 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含义 3 3、2 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 4 3、2、1 依靠科技发展林业。 4 3、2、2 优化林业经济结构,促进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5 3、2、3 注重林业生态、经济效益综合评价 5 4 建立林业可持续发展的法律机制 9 4、1 我国法律中关于林业可持续发展思想的体现. 9 4、2 对我国现存林业法律制度的完善 . 9 毕业论文参考文献: 12 森林资源的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2 毕论文
2、摘要:可持续发展作为一种新的科学的发展观,已经深 入到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 森林资源和林业发展的重要性和目前的严 峻状况, 要求我们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深入到林业建设的制度、 政策、 法律等各个层面,构建一套全新的可持续发展的政策法律体系, 从而 实现对森林资源的保护和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林业 可持续发展 森林资源 经济效益 生态效益 1、 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提出及其涵义 1987 年在挪威首相布伦特兰夫人的领导之下,世界环境与发展 委员会想联合国提交一份题为我们共同的未来的报告,在报告里 提出了我们应致力一条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相结合的发展模式, 并且 对可持续发展作了明确的定义:既满足人
3、的需要, 又不损害后代人满 足需要能力的发展。 可持续发展包括三个方面的内涵:生态的可持续发展、经济的 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所谓生态的可持续发展,是指社 会赖以生存的自然条件的可持续发展。 人类的生存离不开一定的自然 条件,而自然条件的优劣往往又会给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造成影响。 2、 林业的定义及目前我国林业的发展状况 所谓林业,是为进行森林经营组织起来的,以进行木材、 林产品生 产和保护性资源经营并以后者为基础的基础产业和公益事业。 森林 经营包括森林的采伐与更新、 森林保护(含病虫害防治与防火)、 森林 再造、森林抚育和城市森林的建立、管理等一系列林事活动。 森林资源的保护与可持
4、续发展 3 我国的林业发展经历了三个发展时期,第一个阶段是林业的初期 发展阶段, (1949-1978) ,即传统林业发展阶段。这是为国家工业化 提供积累,大量采伐原始林的过程。第二阶段是林业发展的探索阶段 (1978-1992),这一时期的核心活动是在集体林区和其它非国有林区 进行“林业三定” :稳定山权、林权,划定自留山,确定林业生产责任 制。 但由于对改革的目标认识不足,林业改革的进展,远远落后于其它 部门,迄今未走出一条可行之路。 第三阶段始于 1992 年,受世界环发 大会和国际林业转轨的发展态势以及我国环境恶化的现状的影响, 我 国的林业迈向新的发展之路, 但这一过程很漫长。 特别
5、是我国地区经 济发展不平衡,一般说林区多在山区,而这些地区也是经济上最贫困 的地区。因此,基于经济的,各地破坏性掠夺式采伐利用仍时常 发生。这一时期的林业的发展必须落实到林业的科学经营上。否则, 再像过去几十年只知道造林、采伐而不知道森林经营,最终将葬送林 业的发展。 这也就提出了兼顾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结合的可持续发 展的林业经营模式。 3、 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含义及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3、1 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含义 林业的可持续发展是在 1992 年的世界环境发展大会上提出的, 这时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深入到各个方面,我国也已把此定为国策之 一。 当前世界各国都在研究和判定林业可持续经营的标
6、准和指标体系, 我国的林业工作者也参与了这一活动,有关方面也提出了八大标准和 66 项指标,对这方面的研究也正在深化。 森林资源的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4 林业可持续发展的涵义,实质表现在三个方面:经济能力,即能 源、资源、资金和信息使用的效率、效益和增长率,人均收入、资源 储量、资本可替代性等;社会合力,即人口容量、人口素质、公共意 识、文化道德、生活方式、 社会公平性、 社会稳定性、 体制合理性等; 生态支持力,即生态自我调节力、生态还原力、资源承载力、环境 资源等。 3、2 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3、2、1 依靠科技发展林业。 我认为可持续发展的一个根本的策略是科技的发展, 因为可持续 发展的内涵包括经济的发展和对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