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论大学生军训的重要意义论大学生军训的重要意义 一、引言 军训是大学生入学以后接受的一次特殊教育。军训在军事集体中进行,使每 个成员在个性差异下交往、 融合,个体就能在精神上大大丰富起来,在智能上更快 地成熟,也能更快获得其本身所缺乏的那些品质 大学生军事训练,是根据酗家兵役法、国防教育法及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 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 ,嗣绕国家人才培养的长远战略目标 和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需要, 对大学入学新生的一种带强制性的训练。 通过训练, 促使大学生履行兵役义务,接受国防教育,激发爱尉情感与集体主义精神增强 国防观念与组织纪律观念,锻铸吃苦耐劳的精神与坚忍不拔的意志,为培
2、养社会 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打好基础。 在经济全球化与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发展的今天,要想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实 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必须培养一批能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军 训作为大学新生入学的第一课,能否充分发挥其载体功能,通过有目的的引导与 训练,使大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创新、学会生活、学会做事,培养与 礼会主义道德规范相符合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及道德品质行为习惯,完成 由他律到自律的转化,促进人的全面、健康、和偕发展,为大学四年的素质教育 奠定良好的基础,显得尤为重要。 大学生作为社会力量的主要组成部分,不仅肩负着建设祖国的重任,而且还 担任着保卫祖国的光荣任务。大
3、学生作为国防后备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通 过军训来培养自己艰苦奋斗的精神和坚强的意志。 二、概念 军训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和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 定要求进行的,是高等院校改革教育内容,学生接受国防教育的基本形式;是 培养“四有”人才的一项重要措施;是培养和储备我军后备兵员及预备役军官, 壮大国防力量的有效手段 三、军训的起源 学生军训,在我国可追溯到古代的奴隶社会。据礼记 、 周礼等记载, 西周官学已有“国学”与“乡学”之分,并有小学和大学两级。我国对学生实施 军事训练真正走向正轨,还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以后。 2 四、军训的发展 1955年7月我国颁布第一部兵役法 ,第一次从
4、法律上作出了在大学生、高 级中学学生中进行军事训练的规定,从1955年至1957年间,教育部、国防部依据 兵役法的规定,又先后批准在全国127所中等学校进行军训试点,当时,高 等院校重点进行预备役技术军官训练,高级中学进行军事训练。实践证明,上述 军事训练,激发学生爱国热情,增强学生的国防观念以及扩大知识面,培养祖国 需要的合格人才,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1984年5月31日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 会第2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 (简称兵役法 ) 。1998年第九届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6次会议对兵役法又进行了修改。 兵役法 第43条明确规定: “高等院校的学生在就学期间, 必须接受基本军事训练。 ”1995 年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13次会议通过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预备 役军官法第10条也明确规定,可以从非军事院校的毕业生中选拔预备役军官。 2001年九届人大常委会第21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第15 条规定:“高等学校、高级中学和相当于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