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油气田开发地质学课程设计油气田开发地质学课程设计 一、课程设计的目的和基本要求 今年我们学习了油气田开发地质学这门课程,收获颇多,对于油气田开发地质 的整体有了个基本了解与掌握,油气田开发地质学 是资源勘查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课, 具有很强的实践性。通过平时的系统教学,要求学生能够基本掌握油气田开发地质学研 究的主要内容和静、动态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在课堂教学之后进行开发地质学的课程设 计活动,可进一步深化对课堂教学内容的理解,培养学生综合处理油田实际地质资料和 分析解决勘探开发实际问题的能力,也是开发地质学理论教学的进一步深化和提高。 油气田开发地质研究是认识油气田(藏)地质特征、搞好油气田(
2、藏)开发的基础 以及优化油藏管理的重要地质依据。油气田开发地质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开发储层评价、 油藏评价与开发可行性分析、开发动态监测、及开发过程中的地质效应等。 在课程设计过程中,通过对油田实际资料的分析研究,使学生经受实际科研锻炼, 深化地质认识,提高科研能力,基本掌握油田开发地质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方法等。 二、课程设计的主要内容 1主要内容: (1)油藏储层特征分析 (2)油藏开发动态分析 (3)油藏压力分析及油水界面确定 2提供资料: (1)W油田井位分布底图(图1) (2)W油田C储层连井剖面测井曲线(图2 及附图片7 个) (3)W油田C油藏储油层综合数据表(表1) (4)W油田C油藏
3、产量综合数据表(表2) (5)W油田C油藏某注采井组生产数据表(图3、表3) (6)某油藏剖面及压力测试结果(图4) 三、基本要求 1.依据W 油田连井剖面测井曲线,完成C 储层横向追踪对比,编制岩相横剖面和油藏横剖 面图,分析储层连通变化及油水分布特征,分析沉积微相及测井相。 2.依据对实验分析成果的统计整理,分析储层物性特征及层内非均质性。 3.编制W 油田C 油藏顶面构造图、砂岩厚度图、油层有效厚度图、含油饱和度等值线图、 渗透率等值线图等;分析油藏构造特征、储层与油层厚度展布、以及物性与含油性的平面 变化;分析储层非均质性及其空间分布与连通情况;分析油藏油水分布规律及控制因素。 4.绘
4、制油藏油、水产量及含水率变化曲线,分析低渗油藏产量及含水率曲线变化特征 及可能的变化原因;划分开发阶段;分析开发效果。 5.求注采比、累计注水量和累计产液量;绘制注采井组注采曲线,分析单井产量变化 原因及注水效果;分析井组注采效果、主要水推方向及可能影响因素等。 6.分析油藏压力的分布变化特点;由已知条件推导油水界面深度及压力计算公式,加深对 油藏及压力概念的理解。 7.编写课程设计总结报告,制作汇报多媒体。 课程设计内容一:油藏及其储层地质特征分析课程设计内容一:油藏及其储层地质特征分析 一、目的要求:一、目的要求: 通过课程设计内容一油藏及其储层地质特征分析,实际数据分析及图件编制,认识 油藏地质特征,掌握油藏分析、数据处理及图件编制方法。 二、步骤及要求:二、步骤及要求: 1利用 1 张 A4 纸或同样大小的透明或半透明纸张,或通过计算机技术手段,将附 图中 7 口井剖面复制到 Coreldraw 或 GeoMap 中并转换成纵向相同比例尺的矢量图,然后 按照油层顶面高程及实际井距连成如图 2 所示的连井剖面,进行 C 储层及其油层的横向追 踪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