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我国照明行业提升我国照明行业提升竞争力竞争力的对策的对策分析分析 前前 言言 在现代经营环境下,商场如战场,战略运筹是其最逼真的写照和最深刻的注释。提高 竞争力已成为当今企业主要的竞争模式,它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在自然竞争模式下需 要几代人的时间才能取得的相同的演化结果。竞争力是企业保证竞争制胜和持续发展所必 不可少的锐器。在知识经济时代,互联网高度发达,科学技术快速发展,世界经济逐步融 为一体,行业强化竞争力的对策也正在向着的新的方向转变。 加入 WTO 后,面临国际照明行业巨头重新调整在中国市场的策略,中国照明行业迫切 需要改变现状,灵活应对多方挑战。照明企业为了满足在日益拥挤的市
2、场和日益增多的顾 客需求,必须努力开创自己与众不同的优势。面对新的竞争环境,新的游戏规则,中国的 照明行业如何进行调整以适应这一系列变化,将会对未来中国的行业发展产生巨大的影 响,同时也会给我国其他行业的发展提供宝贵的经验。 本文首先对照明行业进行了分析,指出了我国照明行业在竞争力方面出现的问题,并 针对这些问题提供了一些对策。然后,通过池州市阳光照明公司的发展进一步说明了发展 对策。最后得出了我国照明行业提升竞争力的结论和展望。 一一、我国照明、我国照明行业的行业的现状现状 (一)(一) 我国照我国照明行业的明行业的发展发展现状现状 来自中国照明协会的有关信息表明,随着 2008 年北京奥运
3、会、2010 年上海世博会在 中国相继举办,我国许多城市正在进行城市照明改造工程,加上大量的居民家装工程等的 启动,我国照明市场正以每年 15速度增长。 目前,我国共有照明生产企业一万家左右,年产值达 800 多亿元,并在浙江和广东形 成了两大照明中心。其中,浙江照明主要以室外工程用灯为主;而广东照明则以装饰用灯 为主,形成了配套化的产业链和高中低档产品。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的照明器具效率低、 耗电多。“十一五”期间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将重点在公用设施、宾馆、商厦、写字楼、 体育场馆及居民住宅中推广高效节电照明系统、稀土三基色荧光灯,对高效照明电器产品 生产线进行自动化改造。 与此同时,随着绿
4、色照明消费理念在全球的兴起,我国自 1996 年起也启动了“中国 绿色照明工程”,从而加大了以紧凑型荧光灯即节能灯为主的绿色照明发展速度。经过近 10 年的发展,紧凑型荧光灯在我国从规模和质量等方面都满足了人们不断变化的消费需 求,由于紧凑型荧光屏属于一种技术含量不高的产品,而我国在原料、劳动力便宜等方面 又具有优势,因此,目前世界 80以上的紧凑型荧光灯都是由我国生产的,许多国际知名 照明生产企业,像 GE、飞利浦等,都在中国生产其节能灯。 2 目前,我国照明市场在不断发展壮大。分割这个市场的,不仅有照明行业原有的一些 老品牌,如亚明、阳光等,一些在其他行业具有竞争优势的本土企业也加盟其中,
5、如 TCL、 松本、奇胜等,这些企业凭借被广泛认可的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在照明领域进行新的创 业和拓展1。同时,我国照明市场所蕴藏的商机,也吸引了许多国际知名品牌对这一市场 的进入。如今,已有松下、飞利浦、GE、欧斯朗、华格、雷加尼等享誉全球的照明品牌, 通过合资、合作等形式在国内进行照明产品的生产和开发,这些企业在研发力量、资金、 创新和品牌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 特别是在工程照明上的优势更加明显, 以飞利浦为例, 它在体育场馆照明上拥有全球竞争优势。 尽管我国照明行业得到了快速发展,与进口品牌相比,本土照明生产企业存在着一些 不可忽视的竞争劣势:企业规模小、手工作坊和手工生产现象普遍、缺乏
6、核心技术和国际 知名品牌等,特别是缺乏自有技术和知名品牌,已成为制约国内照明行业能否在一些重大 工程中抢占市场先机获得更大效益的瓶颈。 (二)(二)我国照明我国照明行业行业结构特征结构特征 1、进入壁垒低,转移和退出壁垒较高。 我国照明行业集中度低,缺少行业龙头企业,市场竞争较为激烈,可以说照明行业在 我国处于接近完全竞争的状态。行业内生产企业多而规模小,在市场上真正有影响力的品 牌不多。我国照明行业属于典型的组装工业性质,大多是在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生产线的 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由于技术的易于获得性和零配件资源丰富, 只要拥有一定的资金实力, 可以认为照明产业进入壁垒较低。同时,由于其资产的专用性,退出和转移存在一定的壁 垒。 2、照明行业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产品差异化程度较低。 就目前而言,整个灯饰照明行业虽然处于快速发展的趋势中,但是仅凭经验与机会赚 得丰厚利润的时代已经过去。企业间同质化现象严重,竞争停留在低价竞争层面,使得整 个行业利润迅速降低。原创的产品容易被模仿导致产品生命周期短,批量小,开发成本上 升。 3、行业结构不稳定 在稳定的行业结构中,龙头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