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毕业设计(论文) 题 目: 机械自动化技术发展趋势的分析 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 1设计(论文)题目: 机械自动化技术发展趋势的分析 2学生完成设计(论文)期限: 2012 年 3 月 30 日 3设计(论文)课题要求: (1) 查阅机械自动化相关专业书籍,理解机械设计在实际生产中的应 用,以及如何利用相关知识与实践结合。 (2) 完成毕业设计文档的书写工作,要求格式规范,内容完整、结果正 确,语言流畅。 4实验(上机、调研)部分要求内容: 上机完成文献查阅、文档书写等任务。 5文献查阅要求: 查阅机械自动化相关专业书籍,理解机械设计在实 际生产中的应用,以及如何利用相关知识与实践结合。 6
2、发出日期: 2011 年 9 月 10 日 7学员完成日期: 2011 年 12 月 15 日 指导教师签名: 学 生 签 名: 注: 1、任务书应附于完成的设计(论文)中,并与设计(论文)一并提交答辩委员会; 2、除任务书外,学生应从指导教师处领取整个设计(论文)期间的工作进度日程安排 表(包括各阶段的工作量及完成日期) ; 3、任务书须由指导教师填写。 审批意见: 系主任签名: 年 月 日 i 摘 要 本文主要对传统的机械设计制造和机械自动化相比较,提出了具有智能化的特征是 现代机械和传统的机械在功能上的本质区别。根据机械自动化在各行各业的应用和发 展,显现出了机械自动化产品的优点和效益。
3、即多功能化、高效率、高可靠性、省材料、 省能源,不断满足人们生活和生产多元化需求。 文章从系统的观念出发,综合运用机械技术、微电子技术、自动化技术及过控技术 在化工生产中的应用。着重例举了锅炉汽包水位的控制和冷却剂流量和气氨排量的最佳 控制方案。提出了过程自动化控制今后的主要目标,指明了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的 发展方向。 关键词:关键词:机械自动化;发展趋势;技术 ii 目 录 第 1 章 前 言 1 1.1 机械自动化的产生和定义 1 1.2 机械自动化的科学技术 1 1.3 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的设计原则 2 1.3.1 满足对机器的功能要求 . 2 1.3.2 利用先进技术不断创新 .
4、 2 第 2 章 机械自动化系统在化工生产中的应用 4 2.1 锅炉汽包水位控制方面的研究 4 2.1.1 单冲量控制系统 . 4 2.1.2 双冲量控制系统 . 5 2.1.3 三冲量控制系统 . 5 2.2 冷却器控制方案的研究 7 2.2.1 控制冷却剂的流量 . 7 2.2.2 控制气氨排量 . 8 第 3 章 机械自动化系统的优点 10 3.1 生产能力和工作质量提高 10 3.2 使用安全性和可靠性提高 10 3.3 调整和维修方便,使用性能改善 10 3.4 具有复合功能,适用面广 .11 3.5 改善劳动条件,有利于自动化生产 .11 3.6 节约能源,减少耗材 .11 第 4
5、 章 机械自动化的发展趋势 12 4.1 机电一体化 12 4.2 智能化 12 4.3 模块化 12 4.4 网络化 12 4.5 微型化 13 4.6 绿色化 13 iii 4.7 人格化 13 第 5 章 结论 14 参考文献 15 致 谢 16 第第 1 章章 前前 言言 1.1 机械自动化的产生和定义机械自动化的产生和定义 机械自动化,主要是指在机械制造业中应用自动化技术,实现对加工对象的连续自 动生产。实现优化有效的自动化生产过程,从而加快生产投入原料的加工变换和流动速 度。机械自动化技术的应用与发展,是机械制造业升级和进步的主要手段,是未来机械 制造业技术发展的主要方向。 制造自
6、动化技术是先进制造技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当今制造业中涉及面广, 研究十分活跃的技术,它代替人的体力劳动,辅助人的脑力劳动,协调、管理、控制和 优化制造系统中人及整个系统,它的功能是多方面的,已形成了一个有机体系,它不仅 涉及到具体的生产制造过程,而且涉及到产品的所有过程。 早在 1971 年日本的机械设计杂志副刊上刊登了机电一体化这一名词,后来随 着机电一体化的发展而被广泛的应用。美国机械工程师协会于 1984 年为现代机械下了 如下定义: “由计算机信息网络协调与控制的,用于完成包括机械力、运动和能量流等 动力学任务的机械和(或)机电部件相互联系的系统” 。它与前面提及的机电一体化是 一致的,因此可以说现代机械就是指机电一体化系统。 20 世纪 90 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