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电子测量课程设计报告 2011/11/18 电子测量课程设计 电子测量课程设计报告 2011/11/18 设计题目:设计题目:锯齿波发生器锯齿波发生器 1 1、设计内容、设计内容 设计一个锯齿波发生器,要求输出波形如下所示: 2 2、设计要求、设计要求 周期要求如上图所示。 锯齿波峰值大于 10V。 3 3、元器件、元器件 4011 一片; 电位器 2 个; 9013 3 个; 电阻; 电容; 电子测量课程设计报告 2011/11/18 4 4、考核标准、考核标准 预习方案报告; 独立设计; 独立调试; 验收; 设计报告;(含 PCB 图、原理图) 一、实验准备一、实验准备 1、元件资料 1)
2、9013: 电子测量课程设计报告 2011/11/18 2)4011: 2、自举电路 自举二极管的作用,是利用其单向导电性完成电位叠加自举,二极管导通时, 电容充电到 U1,二极管截止时,电路通过电容放电时 U1 与电路串联叠加自举. 自举电路通常用在高压驱动的场合中,通常用一个电容和一个二极管,电容存 储电压,二极管防止电流倒灌,频率较高的时候,自举电路的电压就是电路输入 的电压加上电容上的电压,起到升压的作用。自举电路只是在实践中定的名称, 在理论上没有这个概念。 自举电路主要是在甲乙类单电源互补对称电路中使用较 为普遍。甲乙类单电源互补对称电路在理论上可以使输出电压 Vo 达到 Vcc
3、的一 半,但在实际的测试中,输出电压远达不到 Vcc 的一半。其中重要的原因就需要 一个高于 Vcc 的电压。所以采用自举电路来升压。 二、二、设计原理设计原理 电路图电路图: : 电子测量课程设计报告 2011/11/18 实验电路图实验电路图 PCBPCB 三、实验原理:三、实验原理: 该实验电路图共分为两部分:前面第一部分为矩形波产生电路。 电子测量课程设计报告 2011/11/18 用三个与非门通过 RC 反馈电路产生稳定的方波,通过调节 R1 可以调节方 波的周期,由公式 T=2.2RC=4.96ms,调节 R,C 的值,如电路图中所示,第三 个与非门输出端通过电阻和电容与第四个与非
4、门的输入端连接, 当与非门 3 输出 端为高电平时,通过电阻并联对电容充电,充电时间取决于与非门 3 高电平的时 间,当与非门 3 输出端跳转为低电平时,电容只通过 R4、R3 电阻形成放电回路, 由于放电回路时间常数(R3+R4)C2 大于充电时间常数(R7(R3+R4)C2, 所以电容放电时间较长,调节 R7 的值就可以调节电容 C2 的充电电压,从而改 变与非门 4 输出端跳转时间。因此通过改变 R7 的电阻值可以改变电容的充放电 时间,从而调节与非门 4 输出的矩形波的占空比。 后面第二部分为锯齿波产生电路,要使电容的充电电压为线性度良好的直 线,由公式 dtti C t)( 1 c)
5、(u得,电容的充电电流为恒值,即可得ktu(t),得到线 性度非常好的锯齿波。电路图如下所示 第一个三极管基极的输入端为占空比可调的矩形波。 当与非门 4 输出为低电 电子测量课程设计报告 2011/11/18 平时,9013 截止,电源经 R8 对电容 C3 恒流充电,取电容上端电压为输出电压; 当与非门 4 输出跳转为高电平时,9013 导通,由于 9013 饱和时输出阻抗很小, 所以电容放电很快,故形成了很短的扫描回程。同时由于 C4 远大于 C3,所以 C4 放电时间远大于 C3,认为 C4 上的电压保持恒值,第二个三极管构成一个射 级跟随器,所以基极和射极的电压相等,这样 C4 两端
6、的电压就是电位器 R8 两 端的电压,因此电位器 R8 两端的电压保持不变,就保证了电容上的充电电流不 变,由 dtti C tu CC )( 1 )( 知,电压上升过程为斜率不变的直线。 电源通过 R8 对电容充电,此段时间为积分时间,积分时间的长短取决于矩 形波低电平的时间,因此通过调节电位器 R7 的接入的电阻值就可以改变锯齿波 的积分时间。调节电位器 R8 就可以调节输出电压的幅值。 四、实验电路分析及四、实验电路分析及 NI Multisim 10NI Multisim 10 仿真仿真 MultisimMultisim 仿真中示波器的输出波形仿真中示波器的输出波形 与非门与非门 4 4 输出的矩形波输出的矩形波 电子测量课程设计报告 2011/11/18 调整调整 R7R7 减小占空比后的矩形波减小占空比后的矩形波 保持保持 V Vdd dd10v 10v 减小占空比后的锯齿波减小占空比后的锯齿波 调节调节 R7R7 与与 R8R8 增大占空比后的锯齿波增大占空比后的锯齿波 电子测量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