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摘要 财政政策是通过税收和公共支出等手段来实现一定的经济、 社会发展等 宏观经济目标的长期和短期财政战略,是政府调控经济的重要手段。2005 年我 国实现了从积极财政政策向稳健财政政策的转变。 本文就两种财政政策的实施背 景、作用进行分析,并对今后财政政策的取向及应对措施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财政政策;中国 财政政策是通过税收和公共支出等手段来实现一定的经济、 社会发展等宏观 经济目标的长期和短期财政战略,是政府调控经济的重要手段。根据财政政策在 调节国民经济总量方面的功能可将财政政策划分为扩张性政策、 紧缩性政策和中 性政策。 一个国家在一定经济发展阶段实施何种财政政策,要根据宏观经济运行态
2、 势,相机抉择。宏观经济运行千姿百态,但概括起来讲,也就是三种类型。一种 类型是社会总供给大于社会总需求,即“通货紧缩”,表现为物价总水平下降。 应对通货紧缩局面,应该采取扩张性财政政策和扩张性货币政策。第二种类型是 社会总供给小于社会总需求,即“通货膨胀”,表现为物价上涨。这种情况下, 应该采取紧缩的财政政策和紧缩的货币政策。 第三种类型就是社会总供给和社会 总需求基本平衡,但在结构上有矛盾,冷热并存,发展不均衡。此时应采取稳健 财政政策,即在总量上不做太大的动作,但在结构上有保有压,加强薄弱环节, 压缩过热行业的投资。 我国自 1998 年以来实施的积极财政政策, 其实质就是一种扩张性财政
3、政策。 2005 年根据我国国情和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发展,从实际出发,我国实施了稳健 的财政政策,现就两种财政政策的实施背景、作用综述如下。 一、积极财政政策 1、实施背景 20 世纪 90 年代中后期,亚洲金融危机的爆发直接导致了国际市场需求萎 缩,进而演变为全球经济衰退造成世界经济普遍性的生产过剩和通货紧缩。作 为亚洲国家最大贸易伙伴,亚洲金融危机无疑对我国经济运行产生重大冲击。从 当时国内经济情况看,物价水平持续下跌,经济增长速度回落,国内投资和消费 需求出现不足,居民收入增长放慢、失业压力增大;同时,国际市场需求低迷导 致了我国出口不振大大降低了出口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这些都充分说明我
4、 国经济进入了通货紧缩和经济衰退的发展阶段。 面对这种从未出现过的极其复杂 的经济形势,党中央、国务院审时度势,及时果断地做出了实施以增发国债、扩 大内需、加大基础设施投资力度、刺激消费、扩大出口为主要内容的积极的财政 政策,主要措施包括:一是发行长期建设国债,带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二是 调整税收政策, 刺激需求增长。 三是调整收入分配政策, 改善居民消费心理预期。 四是规范收费制度,减轻社会负担,推动扩大消费。五是支持国民经济战略性调 整,促进国有企业改革和产业结构优化。 2、积极作用 积极的财政政策实施近七年的时间里在促进经济增长、调节供求关系和克 服通货滞胀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1)促进经济平稳发展。大规模的国债投资不仅有效遏制了经济增速下滑 的局面,而且抑制了通货紧缩。19982004 年间,国债建设资金年均拉动经济 增长为 15 个百分点2 个百分点,GDP 年均增长 8.56,物价水平总体稳定。 (2)优化经济结构。积极财政政策着眼于短期需求管理和长期供给管理 有机的结合,在加强基础设施的同时,通过国债资金的直接投入、税收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