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课课 程程 设设 计计 任任 务务 书书 三设计资料 1设计规模及设计水质 1.1 设计规模 最大设计流量 Qs=996L/s,平均流量 Qp=61935m 3/d。 1.2 废水水质 表 1 废水水质 项目 BOD/ mg/L SS/ mg/L TN/ mg/L TP/ mg/L 温度/ 数值 214.31 203.62 30.79 4.66 20 2废水处理要求 废水处理后需要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 规定的一级 B 标准,见 下表 2。 表 2 处理后水质 项目 BOD/ mg/L SS/ mg/L TN/ mg/L TP/ mg/L 数值 20 20 15 1.0
2、四参考文献: (1) 唐受印,戴友芝主编.水处理工程师手册,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1 (2) 韩洪军主编.污水处理构筑物设计与计算 (修订版).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 2005.3 (3)三废处理工程技术手册 (废水卷).化学工业出版社 (4) 史惠祥编.实用水处理设备手册. 化学工业出版社,2000.1 (5) 高廷耀,顾国维,周琪.水污染控制工程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年出版 (6) 给水排水设计手册.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 目录 1 前言. 3 1.1 概况 3 1.2 设计资料. 3 1.3 AB 法 4 2 设计计算及说明 8 2.1 格栅的设计计算. 8 2.1.
3、1 栅条的间隔数(n). 8 2.1.2 栅槽宽度(B) 9 2.1.3 进水渠道渐宽部分的长度. 9 2.1.4 栅渣与出水渠通连接处的渐窄部分长度(l2). 9 2.1.5 通过格栅的水头损失(h1). 9 2.1.6 栅后槽总高度(H). 9 2.1.7 栅槽总高度(L) 10 2.1.8 每日栅渣量(W) 10 2.2 曝气沉砂池的设计计算. 10 2 2.2.1 池子的有效容积(V). 10 2.2.2 水流断面积(A) 10 2.2.3 池总宽度(B). 10 2.2.4 每格池子宽度(b). 11 2.2.5 池长(L). 11 2.2.6 每小时的需空气量(q) 11 2.2.
4、7 沉砂室所需容积(V/m 3). 11 2.2.8 每个沉砂斗容积(V0). 11 2.2.9 沉砂斗各部分尺寸 11 2.3 A 段曝气池和 B 段曝气池的设计计算 12 2.3.1 设计参数确定 12 2.3.2 计算处理效率 12 2.3.3 A 段和 B 段曝气池容积和主要尺寸 13 2.3.4 剩余污泥量计算 14 2.3.5 污泥龄计算 15 2.3.6 需氧量计算 15 2.3.7 A 段曝气池的进出水系统 . 15 2.3.8 B 段曝气池的进出水系统 . 17 2.4 中间沉淀池的设计计算 18 2.4.1 中间沉淀池池型的选择 18 2.4.2 中间沉淀池面积、直径和有效
5、水深 18 2.4.3 污泥斗容积的计算 19 2.5 二次沉淀池的设计计算 19 3 2.5.1 二次沉淀池池型的选择 19 2.5.2 二次沉淀池面积、直径和有效水深 19 2.4.3 污泥斗容积的计算 20 3 参考文献 20 4 心得体会 21 5 致谢 21 1 前言前言 1.1 概况概况 本设计任务是要求完成 AB 法处理生活污水工艺曝气池的设计。 1.2 1.2 设计资料设计资料 1.2.1 设计规模 最大设计流量 Qs=996L/s,平均流量 Qp=61935m 3/d。 废水水质见表一。 表 1 废水水质 项目 BOD/ mg/L SS/ mg/L TN/ mg/L TP/
6、mg/L 温度/ 数值 214.31 203.62 30.79 4.66 20 1.2.2 废水处理要求 废水处理后需要达到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GB8978-1996 规定的一级 B 标准, 见下表 2。 表 2 处理后水质 项目 BOD/ mg/L SS/ mg/L TN/ mg/L TP/ mg/L 数值 20 20 15 1.0 4 1.3 AB1.3 AB 法法 1.3.1 AB 法的由来 由于活性污泥法的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群体是细菌和原生动物等众多生物 组成的复合生物群落, 对水质负荷和冲击负荷的承受能力较弱, 易发生污泥膨胀、 中毒现象,能耗也较高,导致处理成本高。因此针对以上不足,一种全新的工艺 AB 法应运而生。AB 法是吸附生物降解工艺的简称。这项污水生物处理技术 是 20 世纪 70 年代中期由德国 B0HUKE 教授首先开发的。该工艺将曝气池分为高 低负荷两段,各有独立的沉淀和污泥回流系统。高负荷段 A 段停留时间约 20 40 分钟,以生物絮凝吸附作用为主,同时发生不完全氧化反应,生物主要为短 世代的细菌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