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 1 页 共 11 页 小学生学习兴趣培养的研究 一 前 言 学与教是一种双边活动。这个活动过程是学与教双方互相适应的过程,又是使学习 主体将知识向能力转化的过程,教学效率主要取决于这样的“适应值”及“转化率要 提高这种“适应值”和“转化率”,我们每一位教师必须吃透两头,不仅要钻研教材, 而且要钻研、了解每一位学生的学习心理。美国认知心理学家布鲁纳曾指出:“学习的 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强调了兴趣在学习活动中是起巨大作用的。著名心 理学家Rod Eillis指出“一个普通的共识就是一个人的行为是由种种需要和兴趣所控制, 这种需要和控制影响他的实际表现”, 也强调了兴趣的重要作用。
2、著名心理学家 Krashen 指出“课堂教学的作用是给学习者提供语言交际机会,而不是把他们的注意力转向语言 符号,只有交际化的教学才能使学习者感到所学内容有趣且言之有物”。指出了激发兴 趣的方法。那么,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具体应该怎样激发和保持他们的学习兴趣 呢?为了探讨这一问题,我们有必要研究小学生学习兴趣,从而针对小学生的身心特点、 兴趣结构特点等提出相应的激发策略,以便为以后教学实践提供指导。 第 2 页 共 11 页 二二 小学生学习兴趣培养的重要性小学生学习兴趣培养的重要性 兴趣使人集中注意,产生愉快、紧张的心理状态,对认识过程产生积极的影响。学 生的学习兴趣是在求知需要的基础上
3、,在学习活动中体验成功的喜悦而逐步形成的。是 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心理因素,是推进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源动力。学习兴趣 是引起和保持注意的重要因素, 无论是无意注意或有意注意都与兴趣有关,若对某种事 物不感兴趣,对它也就不能集中注意,在学习兴趣指导下学生能产生坚持不懈的学习行 为。学习兴趣是学生有选择地、积极愉快地学习的一种心理求知倾向,对于感兴趣的事 物,人们总是积极主动地去探究它。如许多对学科学习入迷的学生,总是夜以继日地学习, 不离书桌。兴趣、入迷推动他们勤奋地持之以恒地采取行动,直到目的实现为止。孔子 曰: “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 ”意思是说,对于学识,懂得它的人赶
4、不 上喜欢它的人,喜欢它的人又赶不上醉心于它的人。如果学生对学习产生了兴趣,就会 表现出对学习的一种特殊情感,学习起来乐此不疲,正所谓“乐学之下无负担” 。学习 兴趣是学习活动最直接最活跃的推动力,它对智力发展起着促进作用,是开发智力的钥 匙。推动学习活动的因素很多,其中学习兴趣是最直接最活跃的动力。 “最直接”是指兴 趣可以直接推动学习活动,而不需要其他中介因素。 “最活跃”是指在兴趣状态下,大脑 皮层处于优势兴奋状态,人的认识活动特别活跃:感知敏捷、记忆牢固、思维灵活、想象 丰富,并不断将认识活动深化,学习效率和质量都比无兴趣时高。所以两个学习能力相当 的学生,兴趣高的成绩往往优于兴趣低的。甚至一些智能中等但兴趣浓厚的学生的成绩 会大大高于智能高却无兴趣的学生。 小学教学中,学生往往会感到枯燥单调,学习气氛不够浓厚、活跃。这样往往会造 成不好或讨厌学习的后果,但是小学教学中还蕴含着丰富的可激发兴趣的因素。我们应 该充分利用这些因素,使求知成为一种内动力。爱因斯坦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因 为它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维,勇于探索的强大内驱力。教育家夸美纽斯说过: “教 学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