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 引言 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的飞速发展为信息产业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舞台, 以网 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已经成为人们提高工作效率的工具。 为了 适应这个发展的趋势, 国家教育部部长陈至立在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 议上明确提出,要“努力推进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整合” ,并指出“技术 与课程的整合就是通过课程把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 从根本上改 变传统“教”和“学”的观念以及相应的学习目标、方法和评价手段。 ”而这种 “课程整合”的教学模式是新课程改革以来的新视点,它既与传统的学科教学有 一定的交差性、继承性、综合性,又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它为学生主体性、创造
2、 性发挥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现在,人类已经进入 21 世纪,我们的任务是要建设面向 21 世纪的教育。运 用信息技术来推动教育科学的发展,已成为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的目标。未来教育 的影响不可估量,是今后几年教育发展的主旋律。陈至立部长提出: “推广和应 用现代信息技术是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制高点” 。我们应该 继续积极探索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努力培养学生的 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教学方式的根本性变革,为培养新世纪的人才做出应 有的贡献。 1、教育的概述 人类进步的文明史,实质上是知识不断生产、学习、贮存、更替和使用的历 史。教育传递文化经历了三大阶段并形成
3、三种方式: 原始畜牧业及农业文明阶段,知识是经验的总结,大部分知识是以师徒 口耳相传、物体示范、行为模仿、面对面传授的方式得以实现的。 手工业及工业文明阶段,文字与学校是教育传递文化的一种高级方式, 金属活字改变了知识的贮存与传播方式,为其大量积累和广泛传播提供了条件。 信息技术文明阶段,由于电子技术、多媒体技术、计算机网络、远程通 讯等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过程,使教育的功能发生深刻的革命,全方位、超时空 的立体传递,在积淀、保存、吸收人类文化方面产生了时代的意义:首先,教育 的文化资源传播速度和效率大大地加快和提高。其次,教育传递文化的模式得到 彻底的改变,因特网的建立为改变传统教育的文化传递
4、模式提供了条件,优秀的 教育资源可设置在网上,使得每个愿意学习的人都能得到它。另外,任何年龄阶 段的人在教师的指导下,都可以自主地选择自己的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方 - 2 - 式、学习的时间和地点。 信息技术时代教育的文化选择功能的显著特征主要表现为:1.吸收容量大。 首先,教育对文化的吸收范围扩大到地球的每个角落。其次,知识的来源性质不 仅具有科学性,还有信息性、商品性。再次,吸收知识的节奏表现为高速,在网 上选择。知识吸收采用的手段是电脑联网贮存,这种贮存功能的容量之大为教育 的文化选择提供了无限的资源。2.大多数人基本都具有在网上高速整合、加工本 域文化和外来文化的能力。3.教育对文化的选择和排斥旧文化的速度加快了,从 而表现出知识的不断更新。这是由于科学发展与技术发明已融为一体,加快了知 识的更新过程,为教育对文化的更新、排斥、更替速度的加快提供了客观条件。 教育的这种迅速、便利、超时空的传递文化的方式,将会大大地提高人们获 取人类科学文化知识财富的能力,从而促进人类社会的飞速发展。 2、信息技术的概述 信息技术的基本定义主要是指利用电子计算机和现代通信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