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i 题目:题目: 寺家庄矿寺家庄矿 15#15#煤层第一盘区设计说明书煤层第一盘区设计说明书 前前 言言 矿井毕业设计是煤矿开采技术专业最后一个教学环节,是对大学所学 知识的一次综合性考察, 其目的是使我们运用大学阶段所学的理论知识并联 系矿井生产实际而进行的矿井开采设计,以培养和提高我们分析和解决实 际问题的能力,是对我们走上工作岗位前进行的一次综合性能力演练。 本次设计的题目是寺家庄矿井 150 万 t 初步设计, 是在寺家庄矿井田地 质特征的基础上,结合搜集到的其它相关原始资料,运用所学知识同时参 考采矿学 、 煤炭工业矿井设计规范 、 煤矿矿井开采设计手册 、 井 巷工程 、 通风安
2、全学等参考资料,在指导老师精心指导下独立完成。 此次毕业设计是根据国家煤炭建设的有关方针政策,结合设计矿井的实际 情况,遵循采矿专业毕业设计大纲的要求,在收集、整理、查阅大量资料 的前提下完成设计的。 本次设计的指导老师为侯千亮老师,同时还得到了蔡永乐、姜有、孟 瑞泉、周贵全、王凯等老师的悉心指导,他们在许多方面给予了宝贵意见, 为了帮助我们顺利、正确地完成毕业设计,经常加班加点,牺牲了大量的 工作时间和业余时间,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和深深的敬意! 在设计的过程中, 我受益非浅,自己感觉在大学期间看的书还是太少, 钻研得还是不够深刻,这激励我以后要再接再厉。由于本人水平有限以及 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3、不高,设计中难免存在错误和疏漏,恳请各位老师批评 指正。 ii 摘摘 要要 寺家庄矿井位于山西省昔阳县境内,距县城约 8km,属阳泉煤业(集团)有限责 任公司平昔矿区的一个大型矿井。随着我国煤炭形势的好转,对煤炭需求日益增加, 出现了供不应求的局面,煤炭产量已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为了进一步提高 经济效益,根据集团公司规划,寺家庄矿井需尽快开发建设。 矿井的设计思想是充分利用煤炭资源,依靠科技进步,积极采用国内比较成熟的 技术装备和先进的生产工艺,特别是适合本矿井特点的工艺及设备。在充分考虑技术 发展的基础上,因地制宜,根据资源条件,建设高产高效现代化矿井。同时对对矿井 主要技术方案进行
4、全面比选,确保使矿井建成高水平、高标准、高质量、投资省、工 期短、安全有保证、国内一流的矿井。按照高产高效原则,精简人员和地面非生产性 设施,以降低矿井投资和生产成本。 设计特点设计特点 (1)根据该井田的地质储量计算矿井设计生产能力为 1.5Mt/a。 (2)井田的走向为西北,向西南倾斜,煤层倾角为 510煤层平均厚度 5.48m。 (3)采用斜井、立井混合开拓方式,初期共布置两立一斜三个井筒。主斜井、副立 井均布置在工业场地内, 其中主斜井装备 1.4m 宽胶带输送机, 倾角 16,斜长 1120m, 担负煤炭提升任务;副立井布置在主斜井的东侧,装备两套提升设备,其中一套为一 对 1.5t
5、 矿车二层四车罐笼(一宽一窄),担负矿井全部辅助提升任务;前期回风井井 筒直径 8.0m,担负全矿井回风任务。 (4)大巷煤炭运输采用胶带机连续运输,大巷辅助运输采用架线式电机车。 (5)根据阳泉地区实际情况,考虑矿井煤层赋存条件,本次设计主要考虑 15 号煤 的开采;布置第一盘区一个放顶煤综采工作面。 (6)考虑到矿井瓦斯含量高,采用抽出式通风,同时设计采用抽放率较高的瓦斯高 抽巷进行瓦斯抽放,并辅以内错瓦斯尾巷排放瓦斯。 关键词关键词:斜井、立井混合开拓 胶带机连续运输 放顶煤综采 高产高效 iii 目 录 第一章 井田概况及地质特征 1 第一节 井田概况 1 第二节 井田地质特征 4 第
6、三节 煤层的埋藏特征 . 10 第二章 井田境界及储量 . 13 第三章 矿井工作制度及生产能力 . 15 第四章 采煤方法 17 第一节 采煤方法的选择 17 第二节 确定采(盘)区巷道布置和要素 18 第三节 回采工艺与劳动组织 22 第四节 盘区的准备与工作面接替 29 第五章 井下运输 . 32 第一节 运输系统和运输方式的确定 32 第二节 运输设备的选择和计算 33 第六章 矿井提升 . 38 第七章 矿井通风与安全 . 52 第一节 风量的计算 52 第二节 矿井通风系统和风量分配 54 第三节 计算负压及等积孔 57 第四节 选取扇风机 59 第五节 安全生产技术措施 61 专题部分 71 参考文献 76 1 第一章第一章 井田概况及地质特征井田概况及地质特征 第一节第一节 井田概况井田概况 一、交通位置一、交通位置 寺家庄矿井隶属阳泉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位于昔阳县境内,矿井工业场 地在县城西南约 7km 处,昔阳县城距阳泉市约 30km。 本区铁路交通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