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第一章第一章 引言引言 随着毕业设计的临近结束,大学期间的学习就要结束啦,经历了尽半个学期 的毕业设计及其毕业实习, 确实也让我们对我们的专业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和理 解,特别是经历了大学期间的最后一次的毕业设计,可以说融合了我们在四年期 间所学的所有知识, 所以要想完完整整的保质保量的做好这次设计就必须下一番 苦功夫, 将以前学的不扎实的科目在这次设计涉及到的从新拿出书来好好认认真 真的在学习。我这次做的是结晶器足辊总成的设计,通过这次的设计也让我对连 铸有了不少的了解。 1.1 连铸的发展概况连铸的发展概况: a 连铸发展的概况:连铸发展的概况: 早在 19 世纪中期 H.贝塞麦就提出
2、了连续浇注液态金属的设想。随后还有其 他人对此项技术进行过研究。由于当时科学水平的限制,未能用于工业生产。知 道 1933 年,现代连铸的奠基人S 容汉斯提出并发展了结晶器振动装置之后, 才奠定了连铸在工业的应用的基础。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开始,连铸已成功用于 有色金属生产。二次世界大战后,前苏联,美,英奥地利等国家相继建成一些半 工业的实验设备,进行连铸钢的研究。1950 年,容汉斯和曼内斯曼公司合作, 建成世界上第一台能浇注 5t 钢水的连铸机。 近年来,传统连铸的高效化生产,在各工业发达国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特 别是高拉速技术已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 通过采用新型结晶器及新的结晶器冷却 方式
3、,新型保护渣,结晶器非正弦振,结晶器内电磁制动及液面高度精度检测和 控制等一系列技术措施,目前常规大板坯的拉速已由 0.81.5m/min 提高到 2.0 2.5m/min,最高可达 3m/min 使连铸机的生产能力大幅度提高生产成本降低, 给企业带来了极大的经济效益。高速连铸技术在今后仍然会继续发展。 b 连铸发展概况:连铸发展概况: 我国是研究和应用连铸较早的国家之一, 早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就开始探索 性的工作。19571959 年间先后建成三台立式连铸机。1964 年在重钢三厂建成 一台断面为 180mm*1500mm 板坯弧形连铸机,这是世界上工业应用最早的弧形 连铸机之一。随后处于停
4、滞状态。到 1978 年全国用于生产的连铸机只有 21 台, 2 连铸坯年生产量 112.70 万 t,连铸比为 3.5%。 改革开放以来, 为了学习国外先进的技术和经验, 加速我国连铸技术的发展, 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一些企业引进了一批连铸技术和设备。例如 1978 年到 1979 年,武钢二炼钢从联邦德国引进单流弧形板坯连铸机 3 台,在消化国外技 术的基础上,围绕设备,操作,品种管理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开发与完善工作, 于 1985 年实现了全连铸生产,产量突破了设计能力。这些连铸技术和设备的引 进都促进了我国连铸的发展。 目前,我国钢铁工业正处于兴旺时期,连铸技术的设计,制造,工艺,和管
5、 理都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新世纪必然是我国连铸高速发展的时代。 1.2 结晶器的作用和组成结晶器的作用和组成 1.2.1 结晶器的作用结晶器的作用 结晶器是连续铸钢中的铸坯成型设备,也是连铸机心脏设备之一, 其设计结 构决定了拉坯速度和生产率。若要通过提高拉速来增加产量,则需要结晶器采用 适宜的几何形状来改善传热效果、降低摩擦力。而足辊总成是结晶器中很重要的 部分,它直接会影响到铸坯的质量,对一个企业来说质量就是生命啊,可以想象 到结晶器足辊的重要性,它也将直接影响我国的铸坯的产量,故有许多的机构和 人员在从事着该项工作,都在为次做出贡献,本次设计的足辊总成是结晶器中很 重要的一部分。 结晶器的
6、功能是将连续不断地注入其内腔的高温钢水通过水冷铜壁强制冷 却,导出其热量,使之逐渐凝固成为具有所要求的断面形状和坯壳厚度的铸坯, 并使这种芯部仍为液态的铸坯连需不断地从结晶器下口拉出, 为其在以后的二冷 区内完全凝固创造条件。 1.2.2 结晶器的组结晶器的组成和分类成和分类 结晶器的主要部件是紧固在水套上的铜板,带有调整装置的基架和足辊架。 铜板:铸流的外弧面和内弧面,铸流宽度和倒角都体现在两个宽面铜板上,窄面 铜板加紧在宽面铜板之间,它们的尺寸决定了结晶器的尺寸,铜板的内边有 10 10mm 的倒角。为了冷却铜板,根据所需要的冷却水量,铜板的背面开了很多 3 纵向和横向的沟槽, 同时为了使磁场能够通过。 每个铜板都用螺栓紧固在水套上, 螺栓拧紧,且有一定的预紧力矩。铸流外弧面上的宽面铜板根据浇铸半径调整和 锁紧。基架设计成焊接件,并且容纳所有的重要接收装置和调整装置以及结晶器 的辅助装置, 结晶器的水平和垂直对中在带有空心螺栓和放松螺母的四个紧固点 上进行。 结晶器相对于浇铸半径的精确定位是通过基架上两个螺栓和结晶器台上 对应的套子实现。足辊段:铜板下的可调足辊紧挨着结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