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目目 录录 第一章第一章 矿区概况及矿床地质特征矿区概况及矿床地质特征 . 2 1.1 矿区概况 2 1.2 矿床地质特征 3 1.3 矿石质量特征 4 第二章露天开采境界第二章露天开采境界 . 8 2.1 概述 8 2.2.确定经济合理的剥采比 8 2.3.露天矿最小底宽 9 2.4.采场最终边坡角 9 2.5 安全平台清扫平台及运输平台 10 2.6 最终开采深度的确定 10 2.7 境界内的矿岩量及开采年限 13 第三章第三章 矿床开拓运输矿床开拓运输 . 15 3.1 开拓方案的确定 15 3.2 运输线路的技术条件 16 第四章第四章 矿岩采剥工程矿岩采剥工程 . 17 4.1
2、 概述 17 4.2 穿孔设备选型 17 4.3 设备生产能力的确定 18 4.4 设备数量的计算 19 4.5 二次破碎方法和所需的设备数量 19 4.6 爆破工作 20 4.7 爆破方法及爆破器材 21 4.8 爆破参数的确定 21 4.9 装车工作 25 4.10 挖掘机生产能力的确定 27 第五章排土工作第五章排土工作 28 5.1 排土场位置的选择及排土容积的计算 28 5.2 排土线生产能力 31 第六章露天矿主要技术经济指标第六章露天矿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 31 2 第一章第一章 矿区概况及矿床地质特征矿区概况及矿床地质特征 1.1 矿区概况矿区概况 矿区地质概况及气候条件 矿区
3、属华北地层区阴山地层分区大青山地层小区, 本区大地构造 分区属于华北地台内蒙台隆之阴山断隆中段北部, 经历了长期复杂多 期次的构造活动,区域内褶皱和断裂十分发育,断层主要出现在勘查 区以南,断裂构造呈近东西向分布。矿区内地层以褶皱为主,总体呈 一向南倾斜的单斜构造。 出露的地层有: 中太古界乌拉山群 (Ar2wl) 、 上太古界色尔腾山群(Ar3s) ,中元古界渣尔泰群书记沟组(Chsh) 、 增隆昌组(Jxz),石炭系上统栓马桩组(C3sm) 、侏罗系中下统石拐群 五当沟组(J1-2w)及上统大青山组(J3d) ,下白垩统固阳组(K1g)以及 新生界第四系(Qh)地层。 矿区地处内蒙古高原南
4、缘,海拔 1851-1420m,属低中山区,沟 谷切割不大,相对高差 431m,植被不发育,沟谷有覆盖。本区具典 型的大陆性气候特点,春季多风,夏季炎热,冬季严寒,年最高温度 37,年最低温度-22.7,年平均气温 0;每年七、八月为雨季, 且多为暴雨,年最大降水量 292.9mm,日最大降水量 71.7mm,年平均 蒸发量为 2398.64mm,年最大蒸发量为 2636.4mm,远远大于降水量。 3 1.2 矿床地质特征矿床地质特征 1.2.1 矿床地质及地层矿床地质及地层 矿区内出露地层主要为中太古界乌拉山群第三岩组 (Ar2wl 3) ,第 四系全新统(Qh)主要见于河流沟谷之中。 1、中太古界乌拉山群第三岩组(Ar2Wl 3) 该地层在矿区大面积分布,约占整个勘查区面积的近三分之二, 岩性主要为角闪斜长片麻岩、混合岩化黑云角闪斜长片麻岩夹磁铁斜 长角闪岩 2、第四系全新统(Qh) (1)残坡积物(Qh esL) :岩性为土、未胶结的砂砾石,主要分布在 矿区呈北西南东走向的沟谷的两边,厚度约 2-3m。 (2)冲洪积物(Qh paL) :主要分布于矿区的低凹沟谷中,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