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嵩山地区自然地理实习报告(09 版) 一、前言 2010 年的 7 月 2 日至 8 日, 我们环境与规划学院全体大一学生以及*的相关 专业学生在嵩山地区进行了为期一周的实习工作。在实习前,带队老师给我们讲 了实习时的注意事项和队伍纪律,交代我们必备的东西,并对我们分了组。根据 实习的要求,每个组又配发了地质锤,罗盘仪,测绳等工具。在实习期间,我们 主要观察了嵩山地区的地质、地貌、气候、植被、土壤等方面,掌握了一些实习 必备仪器的使用方法,而且增进了同学之间的感情。通过这次野外实习,我们更 深刻的掌握了有关自己专业的知识,了解其发展方向以及前途,学会了许多野外 实习的方法和技巧,明白如何在野
2、外保护自己,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对自己 的专业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受益匪浅。 二、地质 (一)底层概况 我们对嵩山地区地质的认识主要是在 7 月 3 日,玉皇庙村。嵩山地区出露有 太古界、元古界、中生界、新生界各个地质年代的地层,岩性复杂多样,地层之 间既有整合接触,又有平行不整合接触和角度不整合接触,是实习地层和岩性的 理想地区。我们首先在玉皇庙村西金屑河西岸进行观察。我们在这看到的石枰花 岗岩与罗汉洞石英岩相接触,属于侵入接触关系。它们具有的特点是先有围岩, 后有岩浆侵入围岩中, 两者的接触面不规则, 接触带有混染现象, 围岩受到烘烤, 侵入体边常有补虏体,围岩中有侵入体的分支或岩脉穿插
3、现象。在该点位所在的 小路西侧,沿途清晰看到石枰花岗岩上部为第四系冲积洪积层所覆盖。两者 的接触关系为沉积接触, 说明岩浆岩形成在先, 因地壳上升遭受剥蚀而裸露地表, 后来地壳下沉才接受新的沉积物。罗汉洞组石英岩主要成分为石英,具变晶结结 构,节理发育,颜色为白色,但因含有铁质使其表面或节理面上常呈铁锈色。因 受到构造运动影响,结构已具糜棱化特点,其厚度比其他部位要薄很多。上石盒 子组沙页岩和泥岩有灰色砂岩、泥岩等,产状紊乱,岩层破碎严重。自玉皇庙断 层出露点沿小路向南,可见下第三层地层,岩性为暗紫色砾岩,层理发育良好。 砾石成分主要为红灰、紫红色石英砂岩、长石石英砂岩,属二叠系、三叠系早期
4、产物。砾石分选性差,棱角状或次棱角状。胶结物以泥砂质为主,为基底式胶结 和空隙式胶结。部分砾石可见“错断”现象。整体疏松易碎,岩石结构成熟度低。 该点位自北沿路向南排列地层依次为石枰花岗岩、罗汉洞组石英岩、二叠系上石 盒子组、石千峰组的砂岩泥岩等,再向南为第三系砾岩。而其上部为第四系沉积 物,有河床相白色石英岩卵石层,其上为河浸滩相黄色亚砂土、亚粘土层等。 (二)构造 我们在该点位可见嵩山石英岩内巨大的断层滑面,为玉皇庙断层,是君召 太后庙断层的东延部分。下盘为罗汉洞组石英岩,上盘为二叠系上石盒子组砂 页岩和泥岩。 断层标志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地表出露石英岩滑面并带有擦痕; 2.两盘间地层严重缺失;3.上盘产状凌乱,严重破碎,够成断层破碎带;4.在破 碎带上可见断层泥、断层角砾岩。测得该处断层走向为 NE166,SW86,倾向 为 176,倾角为 215。如下图 (三)地壳发展简史 1. 嵩山地区在太古代早期与整个地球早期地壳一样,地壳很薄, 海底大量基性、超基性火山喷发,溢出的岩浆形成了原始的火山岛, 形成最早的火山沉积岩系。这些岩石经后期的变质作用,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