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前 言 为了巩固矿井通风与安全专业课堂教育各科目基础理论和基本技术学习成果,培养 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能力,掌握现场基础知识和锻炼基本技能,我们进行了此次毕业前期 实习活动。 实习时间: 实习地点: 实习内容:矿井通风与安全有关情况 报告名称:通风与安全工程实习报告 第一章 矿 井 概 况 第一节 矿井基本情况 一、地理位置及交通条件 (一)交通条件 * (二)地形地貌 该井田地处太行山南端,地貌划属为侵蚀山地,以低山丘陵为主,区内沟谷发育, 大部分为黄土覆盖,总体北高南低,最高点位于井田东北部的山头,标高886.6m,最低 点位于井田南部边界,标高为720.0,相对差166.6m。该区域属
2、黄河流域沁河水系获泽河 支流。井田内无常年性河流和大的地表水体,雨季降水沿沟谷向南自然排泄,获泽河经 2 井田外南部呈北西-南北向流过,至县城西南入南大河,最后在北留镇南庄村附近注入沁 河。 二、矿区的地形与气象 该井田属温带大陆性气候,一年内四季分明,夏季午间较热,早晚凉爽,雨季降水 充沛,冬季寒冷少雪,春季风多雨少。年平均降水量658.7mm,最大年降水量为891.2mm, 最小为412.5mm,79月份降水量最大,约占全年的70%;平均年蒸发量为1578.7mm,最大 为48月,占全年的62%,基中46月份占全年的41%。风向冬春季多西北风,夏季多为东 南风,风力一般为34级。 第二节
3、井田地质特征 一、地质情况 该井田内多为黄土覆盖,零星出露有二叠第上统石盒子组地层和山西组地层。现结 合矿井实际揭露及钻孔资料,由老到新地层沉积有;奥陶系中统峰峰组(o2f);石炭系中 统本溪组(c2b);石炭系上统太原组(c3t);二叠系下统山西组(p1s);二叠系下统下石盒 子组(p1x);二叠系上统上石盒子组(p2s);第四系中更新统(Q2)、上更新统(Q3)、全新 统(Q4)。现依次叙述如下: 1、奥陶系中统峰峰组 岩性以深灰、青灰色中厚层状石灰为主,夹有少量薄层泥岩和钙质泥岩。上部含泥 质高,顶部常因铁质浸染呈淡红或褐红色。下部夹灰色白云质赤岩,中下部灰岩裂隙, 溶洞发育,裂隙多被方
4、解石充填。厚度约为100m。 2、石炭系中统本溪组 主要由浅灰色铝土泥岩、灰色砂岩、灰黑色泥岩及深灰色岩组成,含不稳定煤线, 底部为山西式铁矿,但发育不好。全组厚度014.92m,平均厚7.46m,与下奥陶系呈平行 不整合接触。 3 3、石炭系上统太原组 连续沉积于下伏本溪组之上,为井田主要含煤地层之一,岩性主要由深灰灰黑色泥 岩、砂质泥岩、粉砂岩、灰色中细粒砂岩和56层海相石灰岩及49层煤层组成。灰岩以 下部 K2、K3石灰岩发育较好,为良好标志层,所含煤层仅底部15 #煤为可采煤层。本组底 问好为一层浅灰色细粒砂岩 (K1) , 有时相变为粉砂岩、 砂质泥岩, 本组厚度74.7496.58, 平均75.67m。 4、二叠系下统山西组 下下伏太原组呈连续沉积,为井田主要含煤地层之一。上部岩性为灰色中细粒砂岩、 深灰灰黑色泥岩、 粉砂岩间灰色细粒砂岩及12层煤层, 其中3 #煤层为全区稳定可采煤层。 底部为一层灰色中粒砂岩(K7),本组地层厚度40.4645.40m,平均42.93m。 5、二叠系下统下石盒子组 为一套砂岩与泥质岩交互沉积。上部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