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水污染控制与修复技术课程设计报告书 1 前前 言言 自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当中国加入WTO之后,我国社会经济迅猛发展,城 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工业化程度不断提高。与此同时,也出现了一系列令人担忧 的问题,诸如水资源结构性短缺、水资源浪费、水资源开发利用不合理、水污染 日益严重等, 这些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影响人民健康的重要 因素。如何科学合理有效地开发利用水资源,控制和治理水污染,实现水资源的 可持续利用,已成为当下及今后工作的重点。 本次课程设计主要是运用所学的环境影响评价、水环境化学和水 污染控制与修复技术 等课程的理论知识和方法, 阐明研究区的水环境演化过程, 对研究区的水
2、质作出污染控制和修复设计。 本次设计的研究区主要是三姑泉泉域。 三姑泉泉域作为晋城市主要的供水水 源,岩溶地下水水量稳定、水质良好,对晋城市经济社会的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 的作用。但由于煤矿、化工等工业废水的排入及其他人类活动的影响,岩溶泉水 流量持续下降、水质遭受严重污染,岩溶泉域水环境发生了较大变化。 设计结果包括文字报告和附图两大部分,其中报告共分为六章,分别对研究 区的自然环境条件、人为环境条件、水化学类型及其水质演化特征进行了阐述, 同时进行了水环境污染特征分析、水污染控制与修复设计,得出结论并提出了合 理的建议。 本次课程设计以小组为单位共同协作完成,通过该课程设计,使我们对所 学的
3、专业课程内容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并掌握了老师在课内未讲,而生产实际中 需要的知识和技能, 最终达到了初步应用水化学基本理论与技术方法分析解决水 环境工作中的实际问题、编写技术报告以及应用 MapGIS 进行绘图的能力,为今 后的工作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同时锻炼与培养了同学之间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 水污染控制与修复技术课程设计报告书 2 第一章第一章 自然环境条件自然环境条件 一、水文气象一、水文气象 (一)气象 泉域内常年季风盛行,四季分明,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19562000 年平均气温 10.2。一年中一月最冷,月平均气温 6.53.1;七月最热, 月平均气温 20.724.8。全区多年平
4、均无霜期在 4 月中上旬至 10 月中下旬 之间,多年平均 185d 左右。 泉域内年际降雨量变化较大。1956-2000 年多年平均降水量 609mm,最大年 降水量为 871.5mm(1963 年) ,最小年降水量为 312 (1997 年) 。降水主要集 中在 6-9 月,占年降水的 70%左右(图 1),多以暴雨形式出现。泉域内降水地 域分布不均,由低平区向山区递增,山区多,盆地区少。 0 50 100 150 200 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 十一十二 月 mm 月平均降雨量 图 1 泉域多年平均月降水量分布图 泉域年蒸发量在 13352015mm 之间,19592000 年多年平均蒸发量为 1709.3mm。泉域内 56 月份蒸发最强烈,12 月、1 月蒸发量最小。 (二)水文 1、河流 泉域内主要河流为丹河。丹河是是晋城市境内第二大河流,为沁河的一级支 流,发源于高平市丹朱岭下的李泉附近,源头分水岭高程在 1200mm 左右,流经 高平市、陵川县、泽州县,在泽州县两谷坨附近流入河南省后汇入沁河。丹河最 小年径流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