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目目 录录 一、课程设计的目的和任务一、课程设计的目的和任务 . 1 二、课程设计的相关要求二、课程设计的相关要求 . 1 三、研究课题三、研究课题 . 1 四、四、 认识危险源认识危险源 . 2 1 1、危险源的介绍、危险源的介绍 2 2 2、危险源辨识、危险源辨识 3 3 3、部分危险物质分类表、部分危险物质分类表 6 五、事故树分析及评价五、事故树分析及评价 . 7 1 1、化工企业介绍、化工企业介绍 7 2 2、相关分析步骤、相关分析步骤 9 3 3、评价总结、评价总结 11 六、参考文献六、参考文献 . 12 安全系统工程课程设计 1 一、一、课程设计的目的课程设计的目的和任务和任务
2、 安全系统工程课程设计是巩固安全系统工程专业知识,使学生具有辨识危险源的能 力,找出、减少或除去工作上相关危害的方法;对于不同企业会用不同的系统工程分析方 法,对企业的某个单元或者系统进行简单的评价,并提出改进措施。研究主题包括:危险 源的辨识,事故树的编制及有关的定性和定量分析。 通过这次课程设计,加深对安全系统工程专业课程内容的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掌 握危险有害因素的识别和评价,掌握系统工程分析的方法及数据评价,掌握事故成因理论 的基本理论知识及其在事故预防中的应用,常用的事故预防和预测的系统安全分析方法以 及安全措施的制定等知识技能,以便能较好地在安全技术和安全管理中应用系统工程的观 点、
3、原理、方法,对系统中的安全问题进行定性或定量的分析,预测和预防,使系统可能 发生的事故得到控制,并使系统安全性达到最佳状态。 二、二、课程设计的相关课程设计的相关要求要求 1. 进行事故现场调查,查阅文献,收集相关资料,写出调查报告。 2. 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确定危险源的识别与评价方案。 3. 选取某化工企业和建筑工地,辨识危险源,并对有可能发生的事故进行事故树分析,而 且要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 4. 写出危险源的识别与评价报告。 三、研究课题三、研究课题 选取某化工企业,辨识危险源,并对有可能发生的事故进行事故树分析,而且要进行定量 和定性分析。 安全系统工程课程设计 2 四、四、 认识危险
4、源认识危险源 1 1、危险源的危险源的介绍介绍 可能导致伤害或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或这些情况组合的根源或状态称为危 险源。实际生活和工作中危险源很多,存在的形式也较复杂,这在辨识上给我们增加了难 度。如果把各种构成危险源的因素,按照其在事故发生、发展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划分成类 别,无疑会给我们的危险源辨识工作带来方便。 重大危险源是指工业活动中危险物质或能量超过临界量的设备、设施或场所。重大危 险源同重大事故隐患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前者强调设备、设施、场所中存在 或固有的危险物质(能量)的多少,后者可以认为是出现明显缺陷(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 不安全状态或管理上的缺陷)的重大危
5、险源。预防重大工业事故的基础是辨识或确认重大 危险源。政府主管部门和权威机构在物质毒性、燃烧、爆炸特性基础上,规定出要重点监 控的危险物质及其临界量标准。通过危险物质及其临界量标准,可以确定出要重点监控的 设备、设施和场所。国际劳工组织建议:各国应根据具体的工业生产情况制定合适的危险 物质及其临界量标准。标准的定义应能反映出当地急需解决的问题以及一个国家的工业模 式,可能需要有一个特指的或是一般类别或是两者兼有的危险物质一览表,并列出每个物 质的限额或允许的数量, 设施现场的危险物质数量超过这个数量, 就可以定为重大危险源。 任何标准一览表都必须是明确的和毫不含糊的,以便使雇主能迅速地鉴别出他
6、控制下的哪 些设施是在这个标准定义的范围内。要把所有可能会造成伤亡的工业过程都定为重大危险 源是不现实的,因为由此得出的一览表会太广泛,现有的资源无法满足要求。该标准应能 代表本国优先控制的危险物质,并便于根据新的知识和经验进行修改和补充。 安全科学理论根据危险源在事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把危险源划分为以下两大 类: 1. 第一类危险源 根据能量意外释放理论,能量或危险物质的意外释放是伤亡事故发生的物理本质。于 是,把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可能发生意外释放的能量(能源或能量载体)或危险物质称作第 一类危险源。为了防止第一类危险源导致事故,必须采取措施约束、限制能量或危险物质, 控制危险源。 2. 第二类危险源 正常情况下,生产过程中的能量或危险物质受到约束或限制,不会发生意外释放,即 安全系统工程课程设计 3 不会发生事故。 但是, 一旦这些约束或限制能量或危险物质的措施受到破坏或失效(故障), 则将发生事故。导致能量或危险物质约束或限制措施破坏或失效的各种因素称作第二类危 险源。 第二类危险源主要包括以下三种: 1) 物的故障:物的故障是指机械设备、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