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井田概况 1.1 地理位置及概况 (1)(1)、地理位置、地理位置 山西煤炭运销集团阳城大西煤业有限公司(原山西阳城大西煤业有限责 任公司)位于山西省阳城县西北芹池镇大西沟村北 1km 处,隶属阳城县芹池 镇 管 辖 。 其 地 理 坐 标 为 北 纬353629353820 , 东 经 11212111121252。 井田位于山西省阳城县芹池镇境内,晋(城)韩(城)干线公路从井 田东侧约 10km 处芹池乡南东北西向通过,井田至晋韩干线公路有县级沥 清油路相连,通过晋(城)韩(城)干线公路北西 1km 可达侯(马)月 (山)铁路沁水火车站,往南东 16km 可至阳城县城,交通十分便利。
2、(2)(2)、地形地貌、地形地貌 井田位于沁水盆地南缘,中条山隆起的北东部。地貌划属为侵蚀山地, 以中低山丘陵为主,区内沟谷发育,局部为黄土覆盖。最高点位于井田北西 部边界黄山庄村东 40m 处的山梁上,标高为 1163.52m,最低点位于井田南部 边界董王沟沟谷,标高为 844.12m,相对高差 319.40m 左右。 (3 3)、气象特征)、气象特征 井田属东亚暖温带大陆性气候。一年内四季分明。 多年平均气温11.8, 最大冻土深度为 39cm,冬春多为西北风,夏秋多为东南风,风力一般 34 级。 (4 4)、地震情况)、地震情况 根据中国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GB18306 -2001
3、),该地区地震 动峰值加速度和地震动反应谱周期分别为 0.05g 和 0.45s。根据国家地震局 1:400 万中国地震综合等震线图,本区地震烈度为度区。 1.2 煤层与煤质 煤层 (一)含煤性 井田内含煤地层为石炭系上统太原组和二叠系下统山西组,不同的聚煤 环境,形成了不同的岩性组合、岩相特征,含煤性也存在有较大的差异性。 太原组为一套海陆交互相含煤地层,含海相灰岩 4 层,从上至下编号分 别为 K5、K4、K3、K2,含煤 12 层,编号自上而下为 5、7、8、9、11、12、15 及 16 号煤,煤层平均总厚度 4.87m,其中 15 号煤层为全区稳定可采煤层,平 均厚度 2.75m。本
4、组地层平均总厚度 82.42m,含煤系数 5.90%,可采含煤系数 3.34%。 (二)可采煤层 3 号煤层:位于山西组中下部,煤层厚度 1.303.60m,平均 2.82m,稳定 可采。煤层结构简单,夹 01 层夹矸,夹矸厚 0.100.50m。直接顶板多为泥 岩,局部为细粒砂岩、粉砂质泥岩,直接顶下常有 0.10.2m 的炭质泥岩及灰 色泥岩伪顶,老顶为灰色细粒砂岩、泥岩互层,成分以石英为主,泥质、钙 质胶结。底板一般为砂质泥岩、泥质粉砂岩,局部为细粒砂岩。井田内 3 号 煤层层位稳定,结构简单,为全区稳定可采煤层。 15 号煤层:位于太原组一段顶部,上距 3 号煤层底板 83.34m,下
5、距 K1砂 岩顶 14.23m,煤层厚度 2.503.20m,平均 2.75m,无夹矸,结构简单。顶板 为 K2石灰岩,直接顶下常有一层薄泥岩伪顶,底板为泥岩。井田内 15 号煤层 层位稳定,结构简单,为全区稳定可采煤层。 表 1-3-1 可采煤层特征表 含 煤 地 层 煤 层 编 号 煤层厚 度(m) 煤层间距 (m) 煤层结构 顶板 岩性 底板 岩性 煤层 稳定 程度 可 采 性 最小最 大 平均 最小最 大 平均 矸 石 层 数 类别 P1s 3 1.303. 60 2.82 62.3611 6.17 83.34 01 简单 泥岩 细粒砂 岩 砂质泥 岩 泥质粉 砂岩 稳定 全 区 可
6、采 C3t 15 2.503. 20 2.75 0 简单 石灰岩 泥岩 稳定 全 区 可 采 1.3 水文地质 (一)井田水系分布(一)井田水系分布 矿区位于沁水煤田南部,地貌类型属侵蚀低山丘陵区,区内地形北高南 低, 海拔高程为 1163.52844.12m, 相对高差 319.40m, 地表水排泄条件较好, 地下水主要靠大气降水补给,区域内主要河流为芦苇河,属沁河水系一大支 流。井田内无地表径流和水体,井口及工业广场周边标高均高于历史最高洪 水位。 (二)井田主要含水层(二)井田主要含水层 依据井田内分布含水层的时代、岩性、地下水类型等,井田内综合划分 以下主要含水层(组): 第四系松散沉积物孔隙潜水含水层 该含水层主要为第四系松散沉积物,岩性为砂质粘土夹砂、砾石,据水 文地质调查,其含水层埋藏较浅,渗透性强,富水性较差,受季节变化影响 较大。 上石盒子组风化裂隙含水层 井田大面积出露,出露岩性为灰白色细砂岩、粉砂岩,裂隙发育,该层 地下水主要接受大气降水的渗入补给,地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