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目目 录录 1 1 井田境界与储量井田境界与储量 1 1 1.1 井田境界 1 1.2 矿井资源储量 1 1.3 矿井可采储量 2 1.3.1 边界煤柱 . 2 1.3.2 断层保护煤柱 . 3 1.3.3 工业广场煤柱 . 3 1.3.4 保护煤柱总量 . 4 1.4 矿井设计可采储量 5 2 2 矿井工作制度、设计生产能力及服务年限矿井工作制度、设计生产能力及服务年限 7 7 2.1 矿井工作制度 7 2.2 矿井设计生产能力及服务年限 7 3 3 井田开拓井田开拓 9 9 3.1 井田开拓方案 9 3.1.1 开拓方案一 . 9 3.1.2 开拓方案二 10 3.1.3 开拓方案三
2、 11 3.1.4 开拓方案比较 12 3.2 矿井主要开拓巷道 . 14 3.2.1 井筒 14 3.2.2 井底车场及硐室 18 3.2.3 大巷 22 3.3 采区划分及接替 . 23 4 4 准备方式准备方式 2525 4.1 首采区基本情况 . 25 4.2 采区布置及生产系统 . 25 4.2.1 采区范围及区段划分 25 2 4.2.2 采区巷道布置 25 4.2.3 采区内工作面的接替顺序 27 4.2.4 采区生产系统 28 4.2.5 采区巷道掘进工艺 28 4.2.6 采区生产能力 28 4.3 采区车场及硐室 . 29 4.3.1 采区车场 29 4.3.2 采区主要硐
3、室 29 5 5 采煤方法采煤方法 3131 5.1 采煤工艺方式 . 31 5.1.1 采煤方法的选择 31 5.1.2 回采工作面长度的确定 31 5.1.3 回采工作面的推进方向和年推进度 32 5.1.4 采煤工作面设备选型及配套 32 5.1.5 采煤机的工作方式 33 5.1.6 工作面端头支护与超前支护 34 5.1.7 工作面劳动组织和循环作业图表的编制 34 5.2 回采巷道布置 . 36 5.2.1 回采巷道布置方式 36 5.2.2 回采巷道断面及支护参数 36 6 6 井下运输井下运输 3939 6.1 概述 . 39 6.1.1 井下运输设计的原始条件和数据 39 6
4、.1.1 矿井运输系统 39 6.2 采区运输设备选择 . 40 6.3 大巷运输设备 41 6.3.1 设备选型 41 6.3.2 列车、机车数量计算 42 7 7 矿井通风及安全技术矿井通风及安全技术 4747 7.1 矿井通风方式与通风系统的选择 . 47 3 7.1.1 通风设计的基本依据 47 7.1.2 矿井通风系统要符合下列要求: 47 7.1.3 矿井通风系统的确定 48 7.2 风量机算及风量分配 . 48 7.2.1 采煤工作面实际需风量 48 7.2.2 掘进工作面所需风量 50 7.2.3 峒室实际需风量 50 7.2.4 风速验算: 52 7.3 全矿通风阻力计算 .
5、 52 7.3.1 计算原则 52 7.3.2 计算方法 54 7.3.3 计算矿井的总风阻及总等积孔 57 7.4 扇风机选型 . 58 7.4.1 选择主扇 58 7.4.2 选择电动机 60 7.5 矿井安全技术措施 . 60 7.5.1 预防瓦斯爆炸的措施 60 7.5.2 防尘措施 61 7.5.3 预防井下火灾的措施 61 7.5.4 为防止井下水灾的措施 62 8 8 设计矿井基本技术经济指标设计矿井基本技术经济指标 6363 9 9 矿山环境保护矿山环境保护 6565 9.1 矿山污染源概述 . 65 9.1.1 大气污染 65 9.1.2 废水排放 65 9.1.3 固体废弃
6、物排放 65 9.1.4 噪声污染 65 9.2 矿山污染源的防治 . 66 9.2.1 大气污染防治 66 9.2.2 矿山水污染的防治 66 4 9.2.3 矿渣利用 66 9.2.4 噪声的控制 67 致致 谢谢 6969 参参 考考 文文 献献 7171 附录附录 A A:矿区概况及井田地质特征:矿区概况及井田地质特征 7373 A.1 矿区概述 . 73 A.1.1 交通位置 73 A.1.2 地形地势 73 A.1.3 河流 73 A.1.4 气象及地震 73 A.2 井田地质特征 . 74 A.2.1 地层 74 A.2.2 地质构造 78 A.2.3 矿井瓦斯、煤尘、及水文等条件 80 A.3 煤层及煤质 . 82 A.3.1 煤层 82 A.3.2 煤质 82 1 1 1 井田境界与储量井田境界与储量 1.1 1.1 井田境界井田境界 本井田走向长约 5km,倾斜长约 3km,井田面积 9.7km 2。矿井北接三矿井田,南邻 六矿井田。 矿区范围内二 1 煤层赋存标高为+100-600m 标高, 井田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