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函江水利枢纽工程函江水利枢纽工程 本科毕业设计说明书 重点泄水闸设计 2014 年 4 月 函江泄水闸设计 说明书 1 函江泄水闸设计函江泄水闸设计 摘要摘要: : 本设计以函江水文、地形、地质等基本资料作为基础,依 据三等工程、主要建筑物为3级、次要建筑物为4级、50年设计300 年校核的设计要求,通过分析计算,确定出水闸的孔口尺寸,设计 堰型及堰顶高程;考虑其开闸过水而流速较大,可能会严重的冲刷 下游河床,采取了底流式消能;考虑其水位差,可能会出现水流向 下游渗透,影响闸室的稳定与安全,对上下游岸坡进行了处理,设 置了铺盖、板桩及排水设施,并对防渗长度进行了验算,从而减少 闸室底板的扬压
2、力,提高了闸室的抗滑稳定性,防止了闸基土壤发 生渗透变形;在设计的过程中,还对闸室的稳定及设计参数进行了 必要的分析与验证,保证了本设计的正确可行、规范科学! 关键字:关键字:函江、闸孔、堰型、消能防冲、抗渗排水、地下轮 廓线、稳定分析 函江泄水闸设计 说明书 2 目录 1 基本资料 3 1.1 概况 3 1.2 水文、气象 4 1.3 工程地质 4 1.4 设计依据 5 1.5 建筑物的设计参数 5 2 泄水闸闸孔设计. 7 2.1 堰型、堰顶高程的确定 7 2.2 水闸总宽度. 7 3 消能防冲设备形式的选择. 7 4 泄水闸防渗排水设计 8 4.1 地下轮廓线的拟定. 8 4.2 闸基渗
3、流计算 8 4.3 防渗设计 9 5 泄水闸闸室布置及稳定计算 9 5.1 泄水闸的闸室布置 9 函江泄水闸设计 说明书 3 5.2 闸墩高度. 9 6 泄水闸的闸室稳定计算. 10 6.1 荷载组合 10 6.2 水闸自重和水重计算. 10 总 结 11 致 谢 12 参考文献 13 附录 环境影响评价 14 1 1 基本资料基本资料 1.1 概况 函江位于我国华东地区,流向自东向西北,全长 375km,流域面 积 176 万 km 2 ,是鄱阳湖水系的重要支流,也是长江水系水路运输 网的组成部分。该流域气候温和。水量充沛,水面平缓,含泥量小, 函江泄水闸设计 说明书 4 对充分开发这一地区
4、的水路运输具有天然的优越条件。 流域内有耕地 700 多万亩,土地肥沃,矿藏资源十分丰富,工 矿企业发达,有国家最大的有色金属冶炼工程铜基地及腹地内的建 材轻工电力等工业部门和十多个粮食基地,原料及销售地大部分 在长江流域各省市地区,利用水运的条件十分优越。 流域梯级开发后,将建成一条长 340km 通航千吨级驳船的航道 和另一条长 50km 通航 300 吨级驳船的航道。并与长江、淮河水系相 互贯通形成一个江河直达的内河水路运输网。同时也为沿江各县市 扩大自流灌溉创造条件。对促进沿河地区的工农业发展具有重要的 作用,该工程是以航运为主体,兼有泄洪、发电、灌溉、供水和适 应战备需要的综合开发工
5、程,它在经济上将会具有非常显著的效益。 1.2 水文、气象 1.2.1 设计洪水 表 1-1 各设计频率洪水流量及相应坝下水位 设计频率() 0.33 2 20 洪水流量 Q(m 3/s) 12350 9540 5730 坝下水位 H 下(m) 2380 2340 2225 表 1-2 水位流量关系曲线 水位(m)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流量(m 3/s) 50 300 650 1200 1800 2480 3200 4140 5340 7700 13800 1.2.3 气象 洪水期多年平均最大风速为:20.7m/s 风向:按垂直坝轴线 吹程:3km
6、。 1.3 工程地质 1.3.1 闸址地形 闸址左岸与一座山头相接, 山体顺流向长700m, 垂直向长2000m, 山顶主峰标高 110m,靠岸边山顶标高 65m,山体周围是河漫滩冲积 平原,贪面标高(18.520.0)m;沿河两岸筑有防洪大提,堤顶宽 4m,堤顶标高 24.5m;闸址处河宽 700m,主河槽宽 500m,深泓区偏 右,河床底标高(13.014.0)m,右岸滩地标高 18.5m。 1.3.2 闸址地质 根据毕业设计任务书提供的工程地质勘察报告,本工程闸 函江泄水闸设计 说明书 5 址河床土质主要由砂砾卵石层组成,表层为中细砂层,层厚(25) m, 左厚右并逐渐消失; 河床中层主要是砂砾石卵石层, 卵石含量 30 50, 粒径 213cm, 层厚 (1020) m, 属于强透水层渗透系数 k=1.84 10 -1-510-2(cm/s),允许坡降 J0.150.25;河床底层为基岩, 埋深标高从左标高 10 米向右增深至标高 15 米以下,其岩性为上古 生界二迭长兴阶灰岩及硅质岩。水闸的防渗处理应重点考虑。 河